北京晨报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佐证了黄牛日子清淡的市场发现。节日福利“缩水”的迹象明显,这是黄牛惨淡生态链里的关键一环。
企业最爱发礼品过节
在调查问卷中,“今年以来,你所在的单位是如何发放过节费的”这个选项中,有超过50%受访者的答案是节日礼品(包括粽子、元宵、月饼等);其次是现金红包,比例为14%;购物卡和礼品券占比只有11.6%;什么都不发的占比达到23.3%。
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有40%的外资企业员工表示从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福利,而这部分的占比在国有企业中却只有12.5%,在股份制或民营企业中比例只有11.7%。结论很明显,中资企业较外资企业更为看重各类传统节日的福利发放。
福利大多“缩水”
除了中资外资有所差别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受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经营不景气以及大型国有企业严控奢侈浪费等因素影响,今年各类企事业单位给员工发放的福利出现明显的“缩水”迹象。
在“今年单位发放过节费的形式和数量是否跟去年有所不同”这个选项中,超过两成的受访者选择“有变化”。而在这类人群中,大多数人表示,变化的方向是“减少”、“月饼券面值降低”、“红包缩水”、“去年有购物卡,今年只有一盒水果”等,而没有一例表示今年福利水平有所上升。
对黄牛不热衷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置了“如果收到的过节费是购物卡或礼品券,你一般如何处置”这个问题,超过七成的人选择“自己留着购物或兑换”,只有约一成的人会选择“卖给黄牛变现”,其他受访者则选择“转送给他人”。
除了绝大多数人表示不会卖东西给黄牛之外,也有超过七成的人表示,不会从黄牛处购买礼品券或购物卡。但对黄牛的态度,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黄牛满足了一部分的需求,存在有合理性”;也有超过三成的人认为,“黄牛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腐败程度,灰色收入越多,黄牛就会越多”。只不足两成的人认为,“黄牛投机倒把,很可恶。”
晨报记者 孙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