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2014年下半年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是大概率事件,由于美元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联储退出QE将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冲击将在三个层面上展现出来:第一,美元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第二,金融市场上的美元流动性减少;第三,美元汇率也进入上升周期。
上述三个变化对两类国家的影响比较大:第一类是外债比例较高的国家,例如“欧猪五国 (PIIGS)”。美元利率的上升将带动其他币种的利率上升,推高全球金融市场的借贷成本。外债沉重的国家不得不为同样的负债支付更多利息,有可能再次出现债务危机。第二类是本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国家,例如东亚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其中包括中国。美元升值带动这些国家的本币被动升值,出口部门受到冲击。
为了定量估算美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笔者假设了两种可能出现的情景:第一种情形,美元汇率回到前期的高点。这意味着美元的有效汇率将从当前的水平上涨30%。如果人民币仍然盯住美元,那么按照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推算,美元汇率上升30%将导致人民币被动升值24%。第二种情形,如果美元汇率上升但是回不到前期高点,仅从当前的水平上升20%,那么人民币将被动升值16%。
当前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处于1994年以来的历史性高位。相对于2005年汇率改革之前的水平上升38%,相对于1994年初的水平上升74%,已经接近市场均衡水平。若如上述假设的两种情形被动跟随美元升值,我国很可能会面对一种类似东亚国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面临的情况。
首先,首当其冲的是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增加,出口部门竞争力降低,国际收支账户当中的经常项目可能会出现逆差。需要关注的关键变量是出口对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向发达国家市场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的冲击较小。
其次,更大的冲击发生在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当跨境投资者发现“趋势性变化导致中国外汇收支的经常项目出现持续逆差”的时候,一定会想方设法让资金流出中国。中国资本管制已经放得很松,跨境资本可以轻易流出。于是资本项目也出现逆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逆差”的情形将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减少,迫使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并贬值。
2009年以来,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变化,并意识到美国经济可能已经率先走出危机后的衰退,开始走向坚实的复苏。基于这一认识,我国政府可以提前调整经济政策,企业和个人则可以提前调整财务规划,从而更好应对下一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