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宏源证券最赚钱业务陷入危机 躲限薪令变相获激励

2013年09月13日 07:09   来源:国际金融报   宋璇

  中国债市再度陷入草木皆兵的状态。

  9月11日,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陈智军和副总经理叶凡双双被警方带走协查的消息在债券圈疯传,当日晚间,记者多次致电宏源证券董秘,但未获得回应。

  据媒体报道,宏源证券官方已确认有两名员工被公安带走调查。涉案原因主要是相关个人认购公司理财产品,获取高额利润,涉嫌利益输送。该事件是遭到内部人士的举报。

  昨日开盘,宏源证券股价便下跌3%,虽在盘中在券商股的带领下一度翻红,但尾盘还是下跌了1.45%,报10.19元。

  “黑马”摔跤

  昨日,又有消息称,宏源证券还有三名员工被公安传唤。不过,消息并未得到公司确认。

  “‘枪打出头鸟’,宏源证券这两年固定收益业务的突飞猛进,陈智军及其领衔的债券销售交易部在债市风暴中出问题也在情理之中。”券商固定收益从业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近两年来看,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宏源证券固定收益业务的表现只能用“黑马”来形容。2012年宏源证券债券主承销40单业务,承销债券募资金额447.54亿元;同期,IPO主承销仅3单。2013年上半年,完成债券承销项目13个,承销金额113.5亿元。

  此外,公司通过超配债券类产品实现了业绩的高增长。2012年末,公司债券类金融资产规模达到69亿元,较年初增长63%,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占公司自营资产的比例达到49%。而当年年投资收益达到10.17元,同比增长185%。

  2013年中,公司压缩了基金产品的配置,进一步增加了债券资产配置比例至55%。这半年内,自营业务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了31.9%,达到10.24亿元。

  激励惹祸?

  从多方消息来看,此次陈智军和叶凡涉及的所谓利益输送,与宏源证券债券类产品劣后级收益过高有关。

  2012年12月底,宏源证券成立了宏源汇智投资有限公司(宏源汇智),注册资本12亿元,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发售各种理财产品,该公司对宏源证券的业绩相当惊人。

  宏源证券2012年年报和今年中报显示,宏源汇智的净利润分别达到3063.59万元和4013.77万元。

  有媒体报道,宏源汇智的设立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债券部门员工激励的问题。宏源证券大股东受制于财政部对金融机构限薪令,内部员工的激励机制很难施展。因此,债券交易销售部门的员工通过认购宏源汇智发行的高收益产品来变相获得“激励”,这些产品的收益都在30%-70%。

  据上述券商人士介绍,银行、券商等机构都会设计一些机构化的固定收益产品。这类产品会将投资者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优先级提供本金及收益保障,获得的是固定收益;劣后级则为优先级受益权提供本金及收益保障,承担较高风险,但能够获得浮动收益部分。优先级一般由个人投资者、银行理财、信托资金购买,劣后级由券商自营或其他机构投资者购买。

  “宏源证券员工如果是购买了劣后收益级产品获得较高的收益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产品设计和交易机构。”上述人士表示,“劣后级的高收益如果是来自产品设计和投资增值,并未损及优先级投资者的利益,那么这里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反之则存在问题。”

  此外,外界也有观点认为,宏源证券内部员工大规模认购这类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可能也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究竟情况如何,周五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或许会有相关消息发布。

  从去年年底起,审计署联手证监会、央行等多个部委,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核查。今年年初至5月份,包括江海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守刚、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杨辉、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马喜德、万家基金总助、固定收益部总监邹昱、齐鲁银行资金市场部总助徐大祝和嘉实基金现金管理部总监吴洪坚等在内的数名金融界的固收“大佬”们被监管部门带走调查。

  业内猜测,陈智军的事件或许会引发新一波的监管风暴,毕竟宏源证券资管今年来依靠通道业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恰巧证监会也正在整顿券商资管业务。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