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影子银行是创新还是挖坑 未来增速或放缓

2013年09月11日 07:22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余雪菲

  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词汇。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就定为“创新:势在必行”,而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中国影子银行近年来却备受争议。有观点认为,影子银行以跑马圈地式的野蛮生长为特征,规避金融监管约束,有可能成为引爆中国金融风险的“定时炸弹”;也有观点指出,影子银行因需求而生,且是金融创新的结果,对其治理不应“一刀切”,而应标本兼治。

  规模天量

  根据不同的定义和标准,对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估值在两三万亿元至30万亿元之间

  近年来,我国银行贷款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影子银行则发展迅猛。2013年以来,随着信托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扩张,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陡增,房地产泡沫化与地下钱庄泛滥,以及银行业出现“钱荒”、贷款利率“松绑”,影子银行的话题再次被市场广泛关注。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目前对于“影子银行”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根据不同的定义和标准,各方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测算也相差悬殊。金融稳定理事会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0.4万亿美元(约合2.5万亿元人民币);但国内投行认为此数据偏低,有估算称其规模达15万亿至17万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正规银行体系的12%至13%;更有甚者,广发证券2012年12月14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阳光下的影子——中国影子银行分析》称,目前从广义信用中介角度测算的中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应当在30万亿元左右。

  市场上也有人认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估算结果基本为20万亿-30万亿元人民币。多位受访专家也对这一区间范围表示认同。目前估算方式主要是将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表外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民间借贷规模与私募基金规模直接加总。

  “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信贷膨胀,之后2011年政府又开始收紧货币,房地产、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等亟需融资,但实体经济需求受到多种管制,大量资金需求走向非银行体系渠道,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解决融资需求。而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银行开始业务创新,将信贷资产表外化。此外,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发展,信托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也快速扩张,加上投资者投资渠道有限,进而选择理财产品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风险几何

  有专家认为,潜在风险高不可控;监管机构人士认为,风险完全可控,个别有问题,但是系统没问题

  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影子银行潜在风险高不可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有专家则表示,影子银行是对现有融资体系起到补充作用。

  “影子银行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监管规避的变相吸收存款。高息揽储增加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了期限错配的危险,对金融稳定造成了一定威胁。一方面,影子银行期限错配的业务模式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许多金融产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些设计放大投资者的风险。此外,大量银行信贷被转移到表外,其项目风险暴露后,最终还是要由银行、投资者来买单。”李义平指出。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的潜在风险,尤其是信托贷款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四种: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

  有业内人士近日表示,如果影子银行的规模较大,例如达到30万亿元左右的量级,则会有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完全可控,个别有问题,但是系统没有问题。”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9月9日在深圳出席2013清华-新经济思维研究院国际研讨会时表示,不要把影子银行当成鬼来了的情况,中国的影子银行的质量和含义跟国外是不同的。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