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球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迅猛 中国亦不再“缺席”

2013年09月06日 11:29   来源:新华网   潘清 陈云富

  自37年前诞生以来,国债期货发展迅猛,并成为各个国家、地区机构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主流工具。

  9月6日,伴随首批国债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国成为全球国债期货市场上一名重要的“新成员”。

  全球国债期货市场的前世今生

  上个世纪70年代,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及石油危机爆发的影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滞涨。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各国政府纷纷推行利率自由化政策,导致利率频繁大幅波动。面对越来越高的利率风险,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便利有效的管理工具。利率期货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1976年1月,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90天期的国库券期货合约,标志着国债期货正式诞生。此后各国纷纷效仿,全球国债期货交易得到快速发展。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期货交易所相继推出国债期货产品。位列前十位的国债期货交易所分别为: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德国欧洲期货交易所、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泛欧交易所集团暨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韩国交易所、加拿大蒙特利尔交易所、莫斯科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纳斯达克-OMX交易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利率波动的加剧,世界各国国债期货发展迅猛,并呈现交易量逐年攀升的趋势。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和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统计,2012年全球利率期货交易约占全球各类金融期货交易金额的90%,其中国债期货交易量占利率期货的比例超过45%。 

  成熟市场仍为主力 新兴市场发展迅猛

  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对全球利率波动影响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存在发达的利率衍生品市场。目前,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仍是国债期货交易的主力,交易规模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2000年欧元推出后,欧元区内主要以德国国债期货利率为核心工具进行风险规避。但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传统手段避险效果降低。

  顺应市场需求,欧洲期货交易所于当年9月重新推出意大利长期国债期货合约Euro-BTP,当月成交名义金额即高达71.6亿欧元。截至2012年底,上述期货合约成交量达到898万张,名义成交额9477亿欧元,极大地满足了市场的避险需求。

  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利率风险加剧的环境下,新兴市场的国债期货市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市场。金砖国家中,除中国外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均已先后推出了国债期货产品。墨西哥、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其他新兴市场也均已开展了国债期货交易。

  2012年,包括俄罗斯、巴西、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在内的新兴市场交易所国债期货成交量达到6768.3万张,较上年增长32%,相比主要发达市场的下滑趋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不再“缺席”

  作为投资和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的载体,国债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截至2012年末,中国内地国债规模已突破7万亿元。但与之相匹配的国债期货市场却迟迟未能建立。

  在武汉大学金融工程博士陈勃特看来,中国是新兴市场中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良好且庞大的国债现货市场、丰富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经验和强烈的避险需求,为其重推国债期货市场提供了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

  国金期货副总裁江明德表示,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推出国债期货有助于中国完善国债管理体制,落实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目标,有助于构建起与国债一级市场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相配套的、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市场。国债期货具备的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功能,有助于增强实体经济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此外,作为标准化的、基础性的利率衍生产品,国债期货也有助于完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9月6日首批国债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意味着,在迅猛发展的全球国债期货市场上,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再“缺席”。


(责任编辑:史博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