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自贸区概念”蔓延 “地图”炒到渝津

2013年08月30日 08:55   来源:金融投资报   

  继上海“自贸区”获批并引发上海本地股大幅飙升之后,该热点迅速蔓延,8月29日天津、重庆由于申报“自贸区”消息的刺激,两地个股再现涨停潮,截止收盘,天津板块和重庆板块涨停分别达到13家和5家。分析人士指出,这同去年炒作“金改”题材的情况类似,呈区域化炒作的特点。

  据了解,目前天津滨海、浙江舟山、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地区也在积极申报“自贸区”,而一旦某地申报有所进展,将引发市场资金的新一轮炒作,同时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的“苏南经济圈”也将持续受益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从上海自贸区发展的重点来看,将主要支持金融、贸易、航运及服务业上,而天津、重庆及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和优势产业也各有不同,所以即使获批其发展重心也将有所差异,应如何把握“自贸区”这一题材,又将如何布局呢?

  浦东建设:补涨行情可期

  公司主营项目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施工,在上海自贸区获批的背景下,一旦自贸区开建将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由于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自6月29日停牌至8月28日复牌,而在期间同样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承包的浦东金桥,本周内涨幅便高达46.42%。

  同时该公司近期全资收购浦建集团,之前公司与浦建集团互为竞争对手,此次收购避免了同业竞争,对公司后期利润率的提升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浦东建设也将成为浦东新区最具竞争实力的基建企业,牢牢占据当地基建的龙头位置。中信证券杨涛预计,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在内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带动基建投资达1000亿以上,贸易区的建设必将对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形成庞大需求,浦东建设作为浦东新区唯一国资上市市政基建公司将最先受益。

  天津港:四天解放四百天

  继2012年全球航运业全面下滑后,天津港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回升,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46亿同去年持平,二季度净利润为3.24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1.72%。天津港股价也在本周4天的时间里涨幅达到25.91%,一举冲至2012年5月中旬的高点附近,将过去400多个交易日的套牢盘全面解放。

  由于此次上海“自贸区”发展重点包括航运,也大大刺激了国内A股市场上低迷的港口类上市公司,昨日收盘天津港、大连港、芜湖港封死涨停,其中北海港、南京港涨幅也超过5%。而天津港本身作为北方第一大综合性港口,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同时根据规划,至2015年,天津港吞吐量将达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0万标准箱,加之天津滨海新区此次申请自贸区,也是继上海之后获批可能性较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刺激到天津港的业绩提升。

  重庆百货;双重利好提升股价

  据了解,深处内陆的重庆目前也正在申请自由贸易园区,近日已在京召开了专家组评审会。虽重庆区位相比于天津、深圳等地处于劣势,但作为中国西部重镇,申请自贸园区获批仍有很大希望,在资本市场上也反映了这一预期,昨日以渝开发、重庆港九和重庆路桥为首的五家上市公司封死涨停,相比之下重庆百货经过大半年的调整,其股价处于低位,并具备一定的估值优势。

  而公司业绩方面,重庆百货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43%,这成为了公司股价未来上涨的基础。

  虽目前国内百货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和电商冲击,但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拉动消费的背景下,百货行业很可能迎来转机,同时重百潼南商场、重百酉阳商场、新世纪鱼洞购物中心三家百货也预计于年内开业,外围市场的积极拓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一旦重庆自贸园区正式获批,对公司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自贸区概念再掀涨停潮    2013年08月27日
  • ·广州南沙期望变身自贸区    2013年08月27日
  • ·舟山申办自贸区利好四股    2013年08月26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