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垃圾股”炒作为何屡禁不止 应提高借壳门槛

2013年08月28日 07:25   来源:国际金融报   新华社记者 桑彤 潘清

  近一个月来,头顶借壳重组和资产置换“光环”的上市公司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一场场“乌鸡变凤凰”的好戏正在集中上演,重组股已然成了涨停“敢死队”。“垃圾股”炒作风潮为何屡禁不止?

  8月以来,*ST太光、洪城股份、亿城股份、远东股份、江苏宏宝等重组股纷纷连续涨停,成了近期A股市场一大景观。部分个股超过10个涨停,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私募热衷,游资疯抢,概念炒作一波接一波。不少股民发现此波重组潮的亮点已不仅仅在于同业间的整合,跨行业、跨地区的重组令人眼前一亮。“高科技、生物医药,什么热做什么一定会受到市场的青睐。”资深股民檀先生说。

  “乌鸡变凤凰”的戏码在A股总是乐此不疲地上演,其根源就在于A股市场的中小盘股具有很大的壳价值。

  “即使上市公司所有资产和业务均已损失殆尽,只要原控股股东愿意让出上市公司控制权,则总有买壳方或地方政府愿意将看起来相当不错的优质资产注入该上市公司。”长城证券公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表示。

  在尹中余看来,绩差股价格畸高、壳资源价值巨大等不正常现象均与退市制度不到位、鼓励借壳重组等监管政策有直接关系。

  北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也强调,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有多少上市公司、融到多少资金作为当地政府的政绩。因此地方发改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都会竭力保护当地上市企业,避免其被退市。

  尤其是对于那些连年巨亏、资产状况很差的上市公司而言,报表重组外加卖资产、获取政府补贴等手段往往是规避退市的有效手段。

  然而,A股市场投资者对于借壳后“乌鸡变凤凰”的期待仍相当高,小盘绩差股几乎约等于借壳题材股的投资思维并没有得到扭转。虽然从短期看,中小投资者从借壳重组中获利不少,但乐此不疲却容易深套于此。而且市场正常的定价基础会被严重扰乱,投机氛围也将更盛。

  各种虚假重组消息满天飞,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多年经营不善仍不退市;不少公司的借壳上市除了引发市场的一阵投机炒作之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命运。

  业内人士介绍,具备资金优势的庄家们往往在二级市场上获得足够的筹码,然后通过高送转、涉矿等概念吸引中小散户跟风炒作以获取暴利。

  庄家在选择操纵对象时一般偏好于股本规模不大的新股或次新股,因为这些股票相对“干净”,容易制造炒作题材,因此中小规模的新股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受到市场资金的格外“关照”。

  针对借壳重组乱象,尹中余认为,监管部门应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达到证监会规定的借壳上市标准,就应当按照IPO的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进行。

  事实上,虽然证监会在2011年9月以后要求借壳上市参照IPO标准,但两者的审批标准仅仅是所谓的“趋同”,实质性差别仍然相当明显。而当前IPO最大的成本就是漫长的排队等待时间,但借壳上市却不需要,因而借壳上市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或许只有提高了借壳的门槛,让借壳上市不再是一步登天的捷径,才能遏制市场对“垃圾股”的炒作,并鼓励优质资产的借壳上市。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