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资产证劵化要监管到位

2013年08月26日 14: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政策要求,让市场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提速充满想象。

  信贷资产证券化被寄予厚望的原因是这类创新能提高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风险偏好需求,符合盘活存量的要求。然而,国际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中的“前车之鉴”,使得被视为危机源头之一的资产证劵化在我国仅处于小范围试点状态。

  当前我国的银行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贷款,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规模的限制又使银行将大量的信贷作业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等方式移到表外,更有不少银行在同业市场大做文章。这些现象不断循环所积聚的风险已经在市场上略有显现,为信贷资产出表找到一个正规的通道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目前迫切的现状,信贷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必须被正视。要认识到其对于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产负债表、提高金融效率、完善市场结构等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而不能“因噎废食”,因国际市场曾经出现的问题就敬而远之。

  我们认为,应该顺应新一轮的国际金融业监管改革,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风险,在剖析、总结国际市场的教训基础上,加快制定适合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办法。这是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令其在市场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资产证券化本是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手段,过去国际市场上出现巨大风险主要归结于两大原因。一是由于部分机构热衷设计过度复杂的资产证券化,特别是以再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所形成的“击鼓传花”现象所导致的风险积聚;另一原因则是资产证券化后,机构在信贷资产可转让的前提下出现了信贷审批门槛降低等道德风险。

  针对这些教训,我国监管机构在设计制度时,务必做好“筛子”,抑制那些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自我创新、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并给那些有利于市场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预留空间。同时,加强对外部评级机构的监管,处理好外部评级和内部模型间的关系,通过内外部双向验证,遏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当然,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矛盾,监管标准的简单、易操作与风险的防控也存在着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但是面对一项亟待推出又存在一定风险的新业务,有效金融监管制度必须在尽可能完善的情况下率先推出。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妨多听询市场各类参与者的“实战体验”,确保政策落地时能够即时生效。(农村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