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晚,制造了震惊保险业界跑路事件的上海泛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鑫)实际控制人——美女总经理陈怡从斐济被押解回国,携巨款跑路事件距离真相大白又近了一步。市场传言陈怡携款金额高达5亿元。
上海保监局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存在擅自销售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的做法。这说明,上海泛鑫有意将近两年深受投资者追捧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糅合至保险产品的销售中,吸引投资者。
泛鑫到底是怎么玩这场骗局的?结合保监部门早前的处罚说明、“保险要情通报”等内部文件,加上与泛鑫有过接触但未合作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在泛鑫投保的客户等人说法,保险业内人士勾勒出泛鑫保险的“发迹”大致可能涉及的三种模式。
本版综合《理财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端洋气”的泛鑫
2007年7月成立。
2010年开始主营个人寿险代理业务。
2011年完成新单保费1.5亿元,业务规模在上海保险中介市场排名第一。
2012年新单保费超4.8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五周年庆在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超五星)席开数十桌,同时还花费巨资邀请了著名歌手张靓颖现场助阵。
模式A
利用首期超高佣金比例维持第二期缴费
>>计划设想
向A客户一次性收取100万元,帮A客户到甲保险公司投保一份期缴分红保险,首年保费100万元。
从保险公司获取150万元佣金(以首年150%的佣金比例计算),给A客户返佣10万元(按10%返佣),给业务人员2万元,还剩138万元。
第二年,泛鑫拿出100万元帮A客户缴纳续期保费,获得50万元佣金(按最理想的状态,第二年仍能拿到50%佣金计算),给客户返佣10万元,剩余78万元。
第三年,泛鑫缴不出第三年保费,游戏结束。
注:泛鑫将20年缴费、每年缴5万元的保单向客户一次性收取100万元。第一年,泛鑫也的确将客户的100万元悉数交给了保险公司。但如此一来,客户的保险合同变成了20年缴费、年缴100万元的保单。对于这样的大额保单,接收到的保险公司当然非常开心的,愿意支付超出常规的高额佣金给泛鑫。泛鑫从保险公司拿到的首年保费佣金大多是120%-150%,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60%。
>>现实困境
陈怡中途携款跑路,提早结束游戏。此时,大部分客户仅缴纳了一年保费,小部分客户缴纳了第二年保费,客户向保险公司申请退保,只能拿回相当于第一年投入的20%~50%左右的现金价值。客户巨亏,按照保险合同,无法向保险公司讨要说法,只能向陈怡追讨本金。
模式B
循环投保新单累积套取高额首年佣金
>>计划设想
向A客户一次性收取100万元,帮A客户到甲保险公司投保一份期缴分红保险,首年保费100万元。
从保险公司获取150万元佣金,给A客户返佣10万元,给业务人员2万元,还剩138万元。
拿出100万元,以B客户名义投保一份期缴分红险(身份资料由泛鑫收集),首年保费100万元,从保险公司获取150万元佣金,不用给B客户返佣和业务员佣金,手里获得188万元。
再次拿出100万元,以C客户名义投保一份期缴分红险(客户信息同样由泛鑫收集整理),再次获得150万元佣金,手中资金累积到238万元。
如此往复,用套取的高额佣金不断循环投保新单,不断获得高额佣金,积累巨额非法收益。但A客户的100万元作为期缴首年保费进入保险公司后,后续没有缴费,只能以保单现金价值抵缴次年保费,本就不高的保单现金价值不断损耗,直至归零……
>>现实困境
若客户在第二年就发现问题,比如被保险公司催缴保费,或因为陈怡跑路事件发现,那么可向泛鑫讨要说法,但维权可能性较低。若选择到保险公司继续缴费,那么六七年之后再退保可以拿回全部本金,但若无力继续缴费,那么所能拿回的现金价值则相当有限,大约只有当初投入资金的20%。
泛鑫最大揽客秘籍——返佣
即承诺将自己从保险公司处获得的佣金的一部分返还给客户。操作方法是与消费者签订双合同,一份正规的保险合同,另一份是泛鑫与消费者签订的理财产品协议,理财收益即是返佣。不同的业务员,在不同时期,给不同的客户承诺的理财收益都不同,承诺的年回报率从8%到13%都有。承诺返本付息的投资期限也不同,从一年期到三年期都有。
合同签订也极不规范,有的只签订了保险合同和泛鑫业务员口头的返佣承诺,有的只签订了固定收益的理财协议而未签订保险合同,因此有消费者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保险。有的虽然签订了双合同,但却以为自己买的是趸缴(一次性缴费)保险,而实际上购买的却是10年期或20年期的期缴保险。
模式C
截留客户保费产生巨大差额
>>计划设想
向客户一次性收取100万元。
泛鑫截留95万元挪作他用,5万元帮客户缴入保险账户。
客户损失巨大,陈怡中途跑路,客户只能从保险公司拿回1万~1.5万元。
如何躲开保险骗局
1 面对高收益,切莫贪小失大
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只有年复利3.5%。就算是分红险、万能险,年收益率最多也就5%。
2 投保单要自己如实填写
在泛鑫案中,发现好多客户的投保单不是自己亲自填写或签署的,有些人甚至根本就没看到过投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