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泛鑫”风波继续发酵 保监会紧急排查中介机构风险

2013年08月23日 15:15   来源:羊城晚报   

  美女高管,巨款犯罪,只招帅哥靓女无从业经验业务员,泛鑫丑闻将狗血剧情上演到极致之时,也正是将行业信誉危机到达最危险境地。昨日,涉及这一丑闻的保险企业和相关银行也纷纷发表声明撇清,而保监会也紧急发文要求对寿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进行风险排查。不过,业内早已经存在有中介与保险公司合作,以自行进行产品设计的形式让保险公司报批,最后获得产品独家代理权的合作模式。但保险公司对下游的销售风险如何控制,则是在泛鑫丑闻后才全面公开。

  根据保监会的最新要求,人身保险公司对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销售的保险期限超过一年的个人人身保险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重点排查的是保费收入短时间内增长迅速、销售过程中向客户承诺高收益、将保险产品混淆为理财产品、客户回访成功率较低、客户信息不完整等问题。

  保监会的大规模排查暗示着行业内可能存在着泛鑫式的风险。据有媒体报道称,在广东亦有两家保险中介涉嫌销售类似产品。保险中介通过上下游追求高收益的心理需求,两边欺瞒。一方面,保险公司存在一定的业绩压力,为了追求规模,愿意支付给中介公司高额的中介佣金费及业务推动费,甚至相当部分的企业通过中介套取资金费用;另一方面,中介通过在销售过程中承诺8%至10%甚至更高收益率吸引自制的、粗陋的保本固定收益理财合同。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近几年,为推动产品个性化服务,包括泛华、华康等在内的多家保险中介均先后推出与保险公司合作研发的专属产品,这些产品除了包含一些简单的财产保险、团体保险,还有寿险产品。“一般的模式是保险中介机构会与保险公司签订专属协议,约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产品只在这家保险中介机构销售。”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迫于竞争的压力和收益率的吸引,保险公司也愿意通过这种方式参与渠道竞争,但最后在产品报批上有最终把关。不过,也有中介干脆自行设计产品,通过保险公司报批的形式获得合格的“出生证”,从而给予了在渠道销售时“欺上瞒下”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粟沙沙)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