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国分税制如何保护中低收入家庭

2013年08月22日 07:3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为了合理地在各级政府之间进行财力分配,一般都通行分税制的管理体制。

  分税制是按一定的方法将各税种的归属权、管理权、立法权等划分给各级政府的一种财税管理体制,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上下级政府之间进行划分,以此来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税制结构和税收状况存在差异,其中美国的分税制最具典型特点。

  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州、县三级分税制。联邦税法由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税务局及其在各州的分支机构执行。州税法由州议会通过,由州税务局执行。县、市及其所在的独立学区、公立医院、警察局、消防队、市政工程等部门,根据各自预算开支需求,分别征收地方税。三级税务部门都在宪法、税法规定范围内征收各自应收的税款,并为纳税人提供相应服务。虽然三级政府的征税项目不同,各行其是,但三级政府在税收立法、执法过程中,均保护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家庭。

  联邦税收用于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征收的税种主要是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联邦社会安全税(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领域所产生的税),遗产、礼品税。2012财政年度,联邦税务局征收上述各类税款总计2.524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G D P的16%),其中个人所得税1.388万亿美元,公司所得税2815亿美元,社会安全税7844亿美元,分别占税款总额的55%、11%和31%。

  从整体上来说,联邦税务局征收的税款总额,约占美国三级税收总额的70%,剩余约30%由州、县两级政府征收和使用。联邦税务局征收的税款,主要用于联邦政府的国防、外交和联邦一级的公共事务开支。虽然实行分税制,联邦政府仍有义务用征收上来的税款支援和补贴地方政府,特别是在地方政府遇到飓风、地震、森林火灾、洪水泛滥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

  联邦政府还希望通过税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缩小贫富差距和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为此,联邦税法对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家庭,给予分门别类的免税、减税、甚至补贴。2012财政年度,联邦政府的免税、减税和补贴总额达到3734亿美元(占同期联邦税收总额2.524万亿美元的14.8%),其中个人所得税减免、补贴额达到3241亿美元,公司所得税减免、补贴为440亿美元,社会安全税减免、补贴额为373亿美元。

  联邦税法刻意保护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联邦政府2013年1月24日公布,标准四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35325美元的,为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4。联邦税法为个人所得税率设置六档税率。

  低收入家庭除了适用10%和15%这两个低税率之外,还可享受其他免税、减税、抵税待遇,如抚养每个儿童每年有500美元抵税额,供养每个在读大学生每年有2000美元抵税额,付给(看护未成年儿童的)保姆费每年有3000美元免税,夫妇如果回到大学继续深造,每人每年可享受2000美元抵税额,等等。

  联邦政府对税收立法和执法非常严肃,特别是在涉及全国居民的日常支出时,哪怕仅仅多征收一分钱。例如,美国国内寄平信的邮票,每年涨一分钱。但要涨这一分钱,必须由国会通过法案,因为它每年衍生出的16亿美元收入,不能不予以监管。同样,今年美国国内邮寄平信需贴上0.45美元邮票,如果你不慎贴上没有用完的去年的0 .44美元的邮票,邮局会把信退回来,你必须补足那一分钱邮票后,它才给你把信寄走。

  州政府征税注意保护低收入家庭

  美国大多数州政府既征收所得税,也征收销售税。由于美国州政府有立法权,所以具体到某个州是否征收和征收多少所得税和销售税,由该州议会自行制定相关法律。

  美国50个州中有43个州征收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不征收所得税的有7个州。还有两个州(田纳西州和新罕布什尔州)只对个人所得中的股票分红和利息征税。总起来看,各州征收的所得税税率,远远低于联邦政府征收的所得税税率。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个人所得税率分9档。其中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只及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率的1/10,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约为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的1/3。加州税务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对于保护中低收入家庭的意识更加明显。

  得克萨斯等7个不征收所得税的州,和田纳西等两个只征收股票分红和利息的州,在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方面拥有很大优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避税和节省开支,饮料业巨头可口可乐公司,竟然把总部从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迁移到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卫星城———糖城。为了弥补免征公司所得税给州政府税收带来的损失,得克萨斯等9个州开辟其它州没有的税种———动产税,即对登记在公司名下的用于盈利的动产,如汽车、生产设备、办公用品等,每年征收相当于其价值3%的动产税。

  美国州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是销售税。通常是由州议会通过基础销售税率,各县及其境内的市、镇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增加百分点。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州议会通过的2013年的基础销售税率为7.5%,在洛杉矶等大城市,销售税率达到9%以上。各州议会通过的基 础 销 售 税 率 不 同 , 最 高 的 接 近10%,最低的低于5%。有的州(如蒙大拿州)竟不征收销售税,以吸引周边州的居民,特别是吸引国际游客到该州消费,以刺激消费为杠杆,拉动经济增长。一般来说,大城市消费税率高,远郊区小镇消费税率低。

  涉及较大幅度增加消费税的立法,还需要在州境内全民公决。1999年,加利福尼亚州计划修一条萨克拉门托至圣迭戈的贯穿整个加州的高速铁路,需投资200亿美元。为了筹措这笔庞大的投资,州议会试图将当时的消费税增加0 .25个百分点,即从8 .25%增加到8 .5%。该计划2000年交由全民公决,结果遭多数加州选民否决。

  各州政府在征收消费税时,都不忘保护低收入家庭。主要做法有两条:一是消费者购买食品一律免税,购买处方药品一律免税;二是每年有数个免税日,以保证低收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不受消费税拖累。

  房地产税是地方税收主要来源

  美国县以下设市(city)镇(tow n),县、市及其所在的独立学区(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等,统称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是征收房地产等不动产税。地方税收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公立学校、市区街路、乡间道路、公立医院、警察局、消防局、社区服务等。地方政府对辖区内房地产征收多少税,取决于这些部门的预算开支。所以,在确定辖区内房地产的税率时,上述有关部门都有发言权。与此同时,学区、县、市等地方政府部门的预算,必须得到辖区内纳税人的认可。得克萨斯州有254个县,有权确定房地产税率并分别征收房地产税的学区、市、镇等地方政府部门,有近4000个。它们征税的具体做法如下:

  每个县为一个房地产估价区(A p-praisal D istrict),估价区内的学区、县、市、镇等有权征收房地产税的部门选举出一个董事会。董事会聘请一位首席估价师,由他(她)率领的团队逐年对该估价区内所有房地产重新估价。学区、县、市、镇政府等征税部门,分别于每年8月制定下一年各自拟征收的房地产税税率。通常情况下,学区、县、市政府等部门征收的房地产税率之和,为房地产最新估价的2%至2.5%。其中学区征收其中的大约1 .2个百分点,县、市政府各征收其中的0.35个百分点。

  纳税人若认为估价师高估了自己的房地产,或地方政府收取的税率过高,可以直接到估价审查委员会(A ppraisalR eview Board)申诉。估价审查委员会由估价区董事会任命的社区居民代表组成。

  如果辖区内有7%到10%的纳税人认为学区或地方政府部门确定的房地产税率过高,学区或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就各自的下年度预算开支举行公开听证会,通知所有感兴趣的纳税人到听证会上听取有关部门的说明。如果纳税人仍不满意,可以到地区法院起诉有关政府部门,要求在1至3个月内,就有关地方政府的预算开支及其确定的房地产征税率投票公决。学区、县、市等地方政府必须尊重并执行选民公决的结果。

  其他州的做法大同小异。一般来说,房地产价格高的地方,税率比较低,反之亦然。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房地产价格几乎高出得克萨斯州的一倍,但加州房地产平均税率仅为1%左右,为得州的一半。

  得克萨斯州学区、县、市地方政府在征收用于经营目的的房地产税时,除了对从事慈善、公益、非盈利事业机构的房地产免税或减税之外,还对在当地投资农业、畜牧业、石油和天然气业,特别是促进当地产品出口的企业机构的动产或不动产,予以减税。因为这些企业和机构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同样,得州学区、县、市地方政府部门在征收房地产税时,更加刻意保护低收入等困难家庭。例如,军人特别是残废军人及其家属,残疾人士及其配偶,65岁以上的老人及其配偶等,都可以申请享受免征或减征房地产税。连设计、建造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公司和部门,其名下的动产和不动产也可享受减税甚至免税待遇。减税的幅度为30%至7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得克萨斯州许多低收入家庭濒临破产。为了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各县境内的房地产首席估价师及时挤出辖区内房地产价格中的水分,使得房地产价格瞬间平均回落1/3以上———纳税人少缴1/3以上的房地产税,不少低收入家庭因此而得救。

  如果对房地产等动产和不动产征收的税款,不足以支持县、市以下的地方政府,特别是学区的正常预算支出,那州政府就有义务对地方政府进行税收补贴。补贴标准参考两组数字:一是州内平均值;二是州政府聘请的独立会计师,基于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核算出来的数据。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