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光大事件:真相能救市 风险可对冲

2013年08月21日 09: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证期货 刘奥南

  8月16日,光大证券异常交易指令导致沪深股市早盘瞬间放量暴涨,此后更在跟风盘推动下大幅上扬,午后沪深股指快速回落,尾盘双双收跌。事情过去几日,光大“8·16”事件仍不断发酵,但给市场留下的两大启示值得回味。

  启示一:真相能救市。

  赛场不乏“乌龙球”,证券市场也不可能彻底消灭“乌龙指”。2005年日本瑞穗证券交易员误将“以每股61万日元卖出1股”,下单为“以每股1日元卖出61万股”,导致日本股市大跌,瑞穗证券损失400亿日元,远超上年利润280亿日元;2010年美国一名交易员将“百万”误敲成“十亿”,令道琼斯指数突现千点暴跌……类似事件不胜枚举。

  本次光大“8·16”事件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在于,不是人为而是电脑系统成为“始作俑者”。随着市场广度、深度和速度的飞跃发展,程序化交易在国外占比已达70%以上,在国内也从两年前的5%,快速上升到现在20%-30%。系统升级、软件创新,在发现和排除漏洞的同时又难免产生新的漏洞。操作程序化交易都是机构或高端投资者,规模大、资金大,一旦出事影响大,但这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本次出事故的光大证券交易系统,此前模拟运行6个月,实际使用4个月,均未出现问题。光大证券公告称,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

  16日上午11:07,光大证券交易员就发现成交金额异常,并接到上交所来电查询,于是迅速批量撤单,终止套利策略订单生成系统的运行,同时启动核查流程并报告部门领导,还通过做空期指进行了对冲。这说明上交所、光大证券第一时间已发现情况异常,但由于原因不明,可能还由于是异常大涨而非异常暴跌,没有及时向市场披露更多情况。

  虽然涉事主体准备查明真相之后再进一步披露,未能及时澄清对权重股瞬间涨停原因的猜测,无法阻断传言的误导。于是众多投资者因不明真相又生怕踏空,恐惧加贪婪进而跟风抢筹。只有第一时间披露已知的全部事实真相,及时公布正在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抵制传言,遏制贪婪和恐慌。

  启示二:风险可对冲。

  黑天鹅引发大意外,小概率导致大风险,已成为现代市场的常态。仅以72.7亿元的意外成交就撬动大盘一分钟暴涨100余点,再次证明将市场异常动荡归咎于股指期货并不科学。即使没有股指期货,一家机构的一次“乌龙”也足以重创证券市场。

  8月16日恰逢期指交割日,也是“操纵市场”的最佳时机。面对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最大一次“危机”考验,中金所称,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一切正常,系统运行平稳,12%的保证金比例足以抵御当前市场波动,没有出现客户爆仓等风险案例。进入交割的IF1308合约以2330.22点顺利完成交割,交割量处于正常水平,多空双方有序平仓离场,未出现异常现象。而且,及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操作,恰恰是投资者缓冲波动、及时止损的有效途径。光大证券自营盘做空期指当日新增7130手空单,按照9月合约收盘价2286.2点计算,其当日持仓约合48.9亿元股票市值,虽不可能弥补约全部浮亏,但毕竟对冲了部分亏损。

  对于光大证券期指空头建仓时点,以及未能及时向市场披露空仓信息是否涉嫌违规,尚有待进一步调查取证。但利用期指可以快速关闭风险敞口,进而缓冲该事件对机构业绩的冲击,缓冲其股价波动,对冲持仓股票损失。由于股指期货市场容量充足,虽部分席位空单陡增,但并未对市场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当前期现两市交易规则不对称,现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使部分股市的投资机构和大户可通过股指期货对冲保值,期指市场投资者也能通过T+0交易尽快纠错,然而中小股民却无法涉足对冲交易。这也是未来期现市场值得探索创新的内容。


(责任编辑:粟沙沙)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