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提振外贸发展的措施,但我国外贸增速仍然没有大的起色。究其原因,除国际市场低迷之外,融资难导致的外贸企业后劲乏力恐怕难辞其咎,这从泰安市商务部门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可见一斑。
据山东省商务厅披露,泰安市近日对化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新材料、体育器械等行业重点监测的42家中小外贸企业进行了调查,多数企业反映仍面临融资难题。统计显示,今年前7个月,上述企业中,银行贷款同比下降10%-30%的占61.9%,同比下降30%以上的占14.3%,贷款同比增长的仅为7.1%。
据了解,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融资成本过高——不仅要支付较高的上浮利息,还要支付各种抵押登记、评估资产费用、银行要求参加的财产保险费用及风险保证金利息等。同时,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多为临时性,时效性较强,而目前银行机构为加强风险控制,强化贷款审批程序,程序相对繁杂,企业往往错失商机。
毋庸讳言,不少中小企业在内部管理、产品技术、抗风险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机构对其信心不足。但也应看到,有许多中小企业具有很高的成长性,只是苦于资金不足而不能扩大生产。从山东来看,中小企业出口额已占据半壁江山,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理应对其平等相待乃至小心呵护。
鉴于此,有关方面应当切实行动起来,抓紧解决中小外贸企业的“贫血”问题。一方面,要转变银行等金融机构惜贷怕贷的思想观念,对信誉高、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放大担保比例、贷款利率优惠、简化贷款手续等优质信贷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可通过财政拨款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也可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设立新型金融合作社等。
(导报记者 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