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昨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继6月份之后,7月份外汇占款继续维持负增长的势头。
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并未完全开放,外币要进入中国市场,要先兑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这就形成了外汇占款的概念。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73642.72亿元,较6月末减少244.74亿元,连续2个月出现减少。
虽然有人认为,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之一的外汇占款,连续保持低位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对央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同样构成挑战,但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小额负增长“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儿”。
实际上,此前市场预测7月份外汇占款增长会在负500亿元到500亿元之间,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而8月外汇占款改善的信号较为明确。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外汇占款“围绕着增长为零的微增或微减的阶段”,并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7月份的微减除了此前国家外管局“20号文”的作用之外,还叠加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的因素。
5月初,国家外管局公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号文),要求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加强对前期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国内的热钱以及票据套利行为的监管力度。上周五,国家外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银行结售汇出现了69亿美元的逆差,这表明以外币购入人民币的行为已经有所减少。
此外,外汇占款的下降也引发了业界对是否降准的讨论。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降准的确存在空间,但目前不具备降准的条件,而公开市场操作会在中短期内成为经常出现的方式,央行会通过引导银行间资金利率来引导广义的资金利率。“降准固然可以获得明显的流动性释放,但是太过粗犷,有可能对市场形成误导,不利于房价等的调控。而且在央行‘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大前提下,降准也不符合管理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