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马鞍山:像“管钱”一样“管地”

2013年08月20日 11:28   来源:安徽日报   

  日前,马鞍山成为全国仅有的10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地级市之一受表彰。 “惜地如金,管地如钱。 ”马鞍山市委书记张晓麟说,要像管钱一样管土地,一分一分地抠,并且依法依规、取之有道。马鞍山市究竟在土地管理中“趟”出哪些新经验?

  从 “大家用、一家管”到“大家用、大家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马鞍山智宸公司的30亩工业用地申请,日前被市土地管理委员会否决,有些出乎公司意料。他们本以为手中握有相当建设规模的项目,拿下30亩地应该没问题。 “但市里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投资达不到300万元/亩、税收低于15万元/亩的项目,坚决不予供地。 ”马鞍山市土委会工作人员说,该企业达不到上述要求,被否决在意料之中。

  “土委会”这一名称,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这一集体决策机构,已在马鞍山土地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出让、计划安排、基准地价、闲置土地处置等,几乎有关土地的一切重大决策,均由它决定。成立两年来,马鞍山市土委会已暂缓或否决18个项目供地,在保证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的前提下,扣减和否决项目用地1310亩。

  在过去的招商引资中,发改委确定项目后由国土部门批地,用地基本上是“一家管、大家用”。但面对“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这两项任务,国土部门面临挑战。 “重大项目落地,‘各方’打招呼,国土部门在招商引资中左右为难。 ”马鞍山市国土局局长季传舜坦言,究其原因,在于土地管理缺乏制度制约。

  重大问题由“土委会”集体决策,彻底改变了国土部门左右为难的局面。如今,马鞍山市已将土地管理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行为,构建了土地“大家用、大家管”的新模式,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均参与土地管理,并出台一系列严格、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记者了解到,市土委会阵容强大:市长任主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并根据需要适时更新、调整、充实、完善成员单位。 “‘大家用、大家管’这一顶层设计,将用地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了土地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潜规则’。 ”季传舜说。

  从“既处理事、又处理人”到“先服务事、先提醒人”——网格化管理成为新亮点

  当前,在局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然而,2010年以来,马鞍山违法、违规用地率呈逐年下降态势,在国土资源部卫星片区执法检查中,更是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介入,违法问责‘一把手’,让全市土地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张晓麟一语道破“玄机”。

  违法后“既处理事、又处理人”,不是土地管理的最终目的;“先服务事、先提醒人”,将关口前移,可以更好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目前,含山县已在全省率先试行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从乡镇、开发区到行政村、社区,每一个网格均有专人负责。工作做在前面,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职责,成为马鞍山土地管理的新亮点。

  土地管理不到位、耕地保护不落实、“卫片”检查不达标,首先问责政府“一把手”。为让“一把手”始终绷紧“第一责任人”这根弦,并确保问责到位,马鞍山市将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纳入对县区、开发园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同时,将耕地保护、依法管地、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列入领导干部任期审计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从市、县到乡、村,围绕节约集约用地,马鞍山还打造了一系列 “标杆”。“在树立标杆的过程中,前期制定的各项制度,逐步深入人心。 ”市国土局副局长吴开兴说,比如市里规定: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不予供地;未按期开工的项目,列入“黑名单”。 “如今这些‘规矩’,不仅领导干部熟知,一般群众也渐渐了解”。

  从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到农民成为“第一守护人”——破解耕地保护 “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自家地里随便建新房,行不行?含山县运漕镇黄墩村村民李昌华,起初并不清楚。正当他将建材拉到地里准备大干时,黄墩村耕地保护协会来了人,他才知道“不行”。 “协会的人说,如果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占用耕地,多年后子孙很可能无地可耕。 ”在协会的劝说下,李昌华最后不仅放弃了原有想法,还主动到村中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

  过去,由于人多地少,黄墩村占用、滥用耕地时有发生。“靠国土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可能也来不及制止。 ”运漕镇国土所所长童孝文说。

  去年7月,黄墩村在全省率先成立耕地保护协会后,这一切有了很大改观。由4187位村民选举产生的25名协会会员,直接代表村民行事,全村431.28公顷耕地,全部纳入协会管理。这些会员或是老党员、卸任村干部,或是村里有威望者。 “农民是耕地保护的第一守护人,让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有威望者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比直接行政干预效果好得多。 ”县国土局副局长马玉华形象地说,就像自个钱自己管比较放心,“农地自管”大大地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协会成立一年来,黄墩村非法占用耕地现象明显减少,耕地面积没有一点减少。

  村一级是耕地保护的神经末梢,更是当前耕地保护的薄弱环节。 “发挥民间力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破解了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难题。”季传舜表示,农民自发保护耕地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也化解了诸多矛盾。目前,含山县各行政村均已建立耕地保护协会。“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这一做法,充分保障村民对耕地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责任编辑:粟沙沙)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