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奶源再现污染风波。8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仅次于恒天然的新西兰第二大乳企——韦斯特兰乳品公司(Westland Milk Products)生产的两批次“乳铁蛋白”中检出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已要求封存问题产品。经确认,问题原料均未进入流通、消费环节。
“此批新西兰乳铁蛋白问题原料,就是经完达山双城分公司检测发现被拦截在生产环节之外的。”昨日,完达山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SGS公司验证后,完达山乳业对该批原料做退货处理。
390公斤未进入市场
国家质检总局称,将暂停进口该公司生产的乳铁蛋白,同时要求进口所有新西兰的乳铁蛋白,以及西部乳业公司的其他乳制品时,要提供硝酸盐检测报告。
“初步调查表明,这两个批次的乳铁蛋白硝酸盐含量超标可能由加工厂使用的清洁剂残留造成。”韦斯特兰乳品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德·奎因昨日解释称。据介绍,加工厂使用的清洁剂含有硝酸盐成分,而在生产新一批产品前并未将残留清洁剂冲洗干净。在出口前进行的公司例行检测中,这两批乳铁蛋白也未被检出问题。
据了解,乳铁蛋白是一种营养强化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该营养强化剂可以用于调制乳、风味发酵乳、含乳饮料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乳铁蛋白中硝酸盐含量高于标准规定,不一定必然造成乳制品中硝酸盐含量不符合标准。
国内乳业突出重围
“此次受污染的390公斤原料,相比恒天然生产的3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污染原料来说,十分微量。”一位不愿具名的乳制品行业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次事件对新西兰乳制品的国际需求量的影响相对有限,之所以外界如此密切关注,是因为时机问题。半个月前刚刚发生了恒天然“污染门”事件,外界对乳制品安全的敏感度很高。据了解,韦斯特兰乳品公司乳制品年产量为12万吨,其中大多数都用于出口。相比之下,恒天然年产量为250万吨,在产量方面,两家企业差距悬殊。
“由于中国奶源生产供给存有缺口,同时国内的原奶收购价已失成本优势,国内使用还原奶粉的企业越来越依赖进口奶粉,导致每年洋奶粉进口剧增。”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国近两三年来,每年得从国外进口24万吨至60万吨的奶粉和60多万吨的其他奶制品作为补充。而在2008年时的奶粉进口量仅仅是12.5万吨。
王丁棉表示,乳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对乳品市场有着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王丁棉表示,乳企要走出困境,需要几方面共同努力:第一,企业本身要严把质量关,包括奶农生产者、乳品加工者,不能突破道德底线。第二,政府监管应从运动式执法过渡到常态化监管。第三,行业协会应该尽到一定的责任,帮政府把关。同时,消费者也应该理性地看待广告,学会自己辨别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