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资料图)
从1998年首家基金公司国泰基金成立以来,公募基金业在这十多年间经历了成长期、黄金发展期,而今终于站在了“十字路口”,面临着发展方向的抉择。据最新基金公司规模数据统计,11家“10岁”基金公司中,虽然曾经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10年之后,各家基金却境况迥异。有基金公司规模已超千亿,也有基金公司规模稳增,而长信基金成立10年来规模仅143亿元,且公司净利润连年下滑,中小基金公司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10年规模停滞不前 二季度货基急速“瘦身”
包括长信基金在内的“10岁”基金公司共有11家。经过10年的发展,广发基金规模已超千亿,然而其余10家基金公司规模均未超500亿,而规模最小的天治基金规模仅54亿元。10年沧桑,广发基金基金公司已然成长为“巨人”,而天治基金、长信基金等则明显营养不良。
长信基金成立于2003年5月,相比于生不逢时的“60后”和“70后”基金公司,长信基金成立时正值基金业的黄金发展期,现今规模已超千亿的基金公司均未在2005至2008年之间疯狂“招兵买马”扩充规模,长信基金仅在2007年下半年规模由71亿元飙涨至343亿元,但随后几年因业绩长期低迷、人员流动频繁等因素,没能抓住规模持续发展的良机,2008年之后规模不断缩水。
长信基金2008年以来共发行新基金11只,然而业绩平庸、渠道不占优势、行业竞争激烈等原因,长信基金规模自2008年以来持续缩水,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长信基金规模仅233亿元,二季度受累于流动性紧张,货币基金整体遭遇大规模赎回,长信基金也未能幸免,长信利息收益货币一个季度便遭净赎回75亿份,长信基金规模也由一季度的233亿元滑落至二季度的143亿元。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因持续遭遇净赎回,长信旗下15只基金中有11只(A/B/C份额合并计算)规模不足10亿份,9只基金规模不足5亿份,其中长信标普100等权重指数(QDII)仅0.25亿份,规模0.28亿元;长信可转债A/C合计份额0.62亿份,规模0.64亿元;长信内需成长份额0.65亿份,规模0.64亿元;长信中证中央企业100指数(LOF)份额0.83亿份,规模0.59亿元。4只基金徘徊“清盘红线”。长信基金旗下“僵尸基金”泛滥。
引进明星基金经理 整体业绩上升
今年初,长信基金从富国基金引进明星基金经理宋小龙,接任付勇分管投研并掌管长信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长信金利趋势。船小好调头,截至8月14日,长信基金旗下可计的18只基金(A/B/C份额分开计算,货币基金不计)中有15只实现正收益,仅3只收益为负。其中长信内需成长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0.18%,长信双利优选今年以来净值累计上涨21.9%,长信增利动态策略今年累计上涨17.7%,共有6只基金净值涨幅超10%。虽然与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今年以来66.6%的涨幅差距甚远,但较往年的业绩持续低迷,长信基金今年以来业绩起色明显。
美中不足的是,宋小龙亲自掌管的长信金利趋势今年以来净值累计下跌11.8%,与长信内需成长绩相差40%。长信基金旗下另一只跌幅较大的基金为长信中证中央企业100指数(LOF),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0.2%。
分红吝啬引基民不满
规模缩水、业绩低迷,基金公司分红也受累力不从心,长信基金分红吝啬,也沦为“铁公鸡”。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长信旗下基金2008年以来仅分红11次。其中长信双利优选、长信利丰债券各分行4次,分红次数最多。其中长信双利优选是长信基金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然而其4次分红都在2009年,此后再无分红。
长信旗下基金分红次数少,分红金额小,引起基民不满。有基民认为长信基金分红太过吝啬,分红金额与亏损金额相差过大,不少基民愤怒之下无奈割肉赎回,持续遭遇净赎回,长信基金生存也更加艰难。
利润连年下滑 长信基金生存艰难
当今基金行业受困与银行高托管费、券商高佣金,利润被一再摊薄。大基金公司尚且如此,中小基金公司同业竞争压力加大,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长信基金规模较小、投研实力差,营销渠道亦不占优势,生存空间狭小,公司利润也逐年下降。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长信基金2008年营业收入3.47亿元,净利润9431万元,受困于各方挤压,长信基金两项数据逐年缩水,2009年营业收入骤降至2.85亿元,净利润6221万元。净利润一年缩减近三成,且两项数据逐年递减。截至2012年底,长信基金营业收入2.32亿元,净利润仅4389亿元,尚不及2008年净利润半数,5年缩水超50%,中小基金公司生存难题已空前严峻。
基金经理频繁跳槽 中小基金深陷人才危机
公募基金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公募基金费尽心力培养出的人才,无奈大批流向私募、券商等机构,公募基金已成机构的“黄埔军校”。长信基金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难题,基金经理流失已成长信基金不可承受之痛。长信基金自成立以来共有27位基金经理,然而受困于规模小、业绩差,多半基金经理选择出走。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长信基金当前仅10位基金经理,其余17位基金经理均已离职,而现任基金经理中,仅张文琍、胡志宝、李小羽三位“老人”,其余7为基金经理均为2011年之后任职,且除新引进的宋小龙外,其余6人从业经验均不足3年。
长信基金旗下今年业绩表现最好的长信双利优选基金经理谈洁颖从业年限仅1年,且学历与众多基金经理的硕士、博士不同,谈洁颖为本科毕业,由此可见,中小基金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已捉襟见肘,“挖角”已极为奢侈,内部挖掘成为应对人才“缺口”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