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时候,诞生了路透;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时候,诞生了彭博(新闻社);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强大的金融信息企业呼之欲出”。这是大智慧董事长张长虹在公司上市之后的表态。彼时,彭博社正就不正当竞争起诉大智慧。但这并未影响大智慧在路演时向投资人投资人诉说中国的“彭博故事”。
时至今日,中国股民为张长虹版的“彭博”付出惨痛代价:8月7日,大智慧收盘报4.92元(10送10除权后),这相当与其2011年1月28日上市首日开盘价24.91元的零头。今年6月25日,其股价更在盘中创下3.16元新低。
7月20日,大智慧发布业绩预告,上半年亏损达1.58亿元。预告中称,公司产品开发投入处于高峰期是重要原因。在2012年亏损2.8亿元之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警再次引起业界对大智慧“彭博化”转型的质疑。
并购难以承载的“彭博梦”
如果公司无法在年底前实现扭亏,大智慧在2014年将戴上ST的帽子。
大智慧依靠交易终端起家,借助2007年的A股繁荣成功上市。在与同花顺、东方财富东方财富、万得的多方竞争中,公司管理层提出“彭博化”的转型路线。
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业前景诱人,这是大智慧从软件商向金融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动力。业内人士向记者估算,2011年路透与彭博共计在国内捞金30亿元。正如张长虹所预计,随着中国经济的体量不断增加,“中国彭博”的出现是时间问题。
然而环顾市场,大智慧的“彭博路”困难重重:其在专业机构用户中的覆盖率远不及万得。在财经内容的权威性、覆盖面和响应速度上又无法与新华08匹敌,甚至不如第一财经。同时,手握重金的腾讯亦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市场、构架、产品、人才均难以支撑张长虹的“彭博梦”,并购成为了合乎逻辑的选择。
“大并购、大整合”一度成为大智慧的企业战略。上市至今,大智慧共展开6次收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笔是以总价1.97亿元并购在香港注册的阿斯达克信息有限公司。在管理层看来,这是向“中国彭博”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
2012年,“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经历了亢奋式发展:大举从财经媒体招揽人才,一度活跃于热门的财经事件采访。实际上,大智慧阿斯达克获得的仅是在大陆落地牌照,其注册在港的“信息公司”属性并未发生变化。
阿斯达克是在港注册众多财经信息服务商中的一家。大智慧100%收购其股权之后,为什么不直接称作“大智慧通讯社”,而要冠以“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的名称?内部人士透露,大智慧曲线进入内地开展通讯社业务,尽管核心团队设在上海,但公司并没有获得如同新华社、中新社一样的资质。一个细节是,大智慧阿斯达克通讯社所有稿件,均冠以两个作者或以上名字,其中的香港记者名字,主要用来规避政策风险。
并购整合的两年,恰是大智慧从盈利滑入巨亏的两年。2012年3月,大智慧Q1报亏1600万元,至12月份Q4单季亏损已扩大至1.5亿元。
整合受挫扩张刹车
阿斯达克带给大智慧的究竟是光环还是负担?
8月7日,大智慧公告拟向阿斯达克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增资2亿元港币。公告披露,阿斯达克一季度营业收入4,792.23万元港币,利润总额390.30万元港币,净利润322.85万元港币。以此计算,其利润率不足10%。
终端与资讯是金融信息服务业的主要产品。作为单个产品,阿斯达克盈利能力十分薄弱。而在导入大智慧平台后,其市场空间又有多大?
记者多方求证,国内金融信息服务业尚无权威排名。不过综合东方财富网及证券业人士消息,业内公认万得在专业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保守预计)。在政府机关(如各级财政局)及大型国企中,新华08又具备天然的渠道和优势。整个市场留给大智慧的空间有限。
大智慧在A股市场募集25亿资金,超募部分达15亿。堪称疯狂的并购扩张,究竟为大智慧贡献出多少产品竞争力与市场空间?
随着中报日期的临近,大智慧的彭博梦渐行渐远,而ST却近在眼前。
8月7日,大智慧对阿斯达克的增资就颇值得玩味:与前两年的风格不同,2亿元港币并未直接投入业务拓展,而是以增资的方式注入子公司。张长虹版的“布隆伯格”路线在历经扩张之后,首次趋缓。
扩张减速与潜在的成本控制,是大智慧转型受挫的信号。大智慧以面向散户的交易终端起步,人才储备上较60%为研究生的新华08团队与主打金融专业性的万德团队存在客观差距。过去两年,大智慧曾经从《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挖角许多采编力量,并且在北京等地建立起采编分支。但是,由于内部整合问题与盈利压力,这些原先花费高昂成本招募的人才正陆续出离。进一步消息指,管理层正计划对以阿斯达克为首的非营利部门裁员。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上海英文编译团队已大幅缩减,目前大约只剩下20多人。
扩张止步的信号是多重的。7月24日,大智慧公告称,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短期投资,总额度为5亿元,期限一年。这5亿元大部分将流向银行理财理财产品。独董意见指,短期投资可提升公司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收益。
这份独董意见在大智慧出离人士看来也能这样理解:相比前两年的并购,购买银行理财理财产品才是大智慧更有效率、能够增加收益的投资方式。
在募集25亿元,历经6次大举并购之后,“增加收益”最终以购买银行理财理财产品的形式,重回张长虹的案头。如果大智慧不愿戴帽ST,那么留给管理层的时间只有5个月不到。
全年亏损危局
2013年至今,大智慧单季亏损没有明显收窄的迹象,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无明显改善。大智慧要实现在年底前的扭亏,从增加营业收入和止损两方面考量都比较困难。
在终端市场层面,白热化竞争促使东方财富东方财富网与同花顺不断完善免费产品功能。大智慧在7月1日推出大智慧365,向个人用户收取年费998元。不过推出1个月之后,就有多家媒体曝光用户注册后不断被各类理财理财、营销电话骚扰。大智慧疑向多个第三方泄漏用户资料。
大智慧软件产品的商誉屡次受到挑战。曝光的问题是其利用散户心理特点,以各种名义高价推销软件的“荐股”功能。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智慧曾向散户承诺,购买价格不菲的软件,就能够在每天2点半收到即将涨停股票的内幕。
因为购买的软件未能达到宣传的效果,投资者前往大智慧公司“上门维权”的事件时有发生。
大智慧365引爆的泄密丑闻,或是其总裁洪榕在软件产品销售乏力的大环境下,开辟的新的增收渠道。转卖用户资料能够为大智慧带来多少收益尚不得而知,但是舆论压力已经接踵而来。
与此同时,大智慧又将战线拉长至网络舆情行业。开拓舆情业务,显示出管理层正急于拓展传统业务以外的营收渠道。
即便如此,财经评论员余荩认为,通过现有的业务框架,大智慧在年内实现扭亏的难度很大。A股持续低迷,加之近几年对客户的过度开发,整个炒股软件行业巅峰已过,大智慧软件销售已经凸显瓶颈;比对上半年巨额亏损,下半年的盈利压力比去年同期更严峻。
抛弃阿斯达克?
转卖用户资料和银行理财理财获得的收益,无法填补半年1.58亿元的预期亏损。内部人士表示,财务压力下,通讯社的出路问题,一直是身边同事谈论的话题,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方式扭转亏损。
如果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公司无法实现盈利,并且弥补上半年的亏损额,2014年,大智慧将难以规避ST风险。由于通讯社与终端业务是投资重心,大智慧或许将在这两方面做文章。按照张长虹多次强调的转型思路,大智慧应该不会裁撤通讯社业务,或许会在资本运作上用力。比如,收购一家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出售亏损资产、暂时剥离亏损业务等等。
联想曾经用类似的手法处理其移动业务的连续亏损。2008年1月,联想1亿美元将联想移动出售给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弘毅投资牵头的四家公司。两年不到,联想又以2亿美元将其“赎回”
不过相比当时的联想移动,新业务在带给大智慧沉重的财务负担的同时,还依然是公司转型的关键。转售阿斯达克,将阻碍大智慧的“彭博化”。同样,正在谋求向“东方财富东方财富网”靠拢的“大智慧网”的前景也会因此而不甚明朗。
2014年1月28日,大智慧将解禁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张长虹家族持有公司63.95%股份,张长虹本人持股高达55.58%。证券分析人士相信,在转型受挫,业务遇阻的背景下,解禁将对大智慧股价造成显著压力。
在赢利的巨大压力下,大智慧必须进行艰难的转身,互联网金融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选择。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资本市场形势变化和财经资讯产品化,大智慧应该适当向互联网金融靠拢,积极布局第三方理财理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