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A到H:绝望的IPO行走

2013年08月14日 07:59   来源:国际金融报   宋璇

  杨林赴港上市的态度就不是非常坚决。‘类似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港股的关注度并不高,市场估值也较低,尽管香港上市的整体成本要低于A股,但融资总额也相应降低。因此,A股IPO不开闸,真的让人很纠结’

  A股IPO前景不明朗,企业难压制融资冲动,思变,有意在H股“安家”。近日,中金公司、中国信达、秦皇岛、广汇汽车等企业先后传出欲赴港IPO的消息,包括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城商行也表达了赴港上市意愿。

  港交所也是笑迎内地企业。8月6日,恰逢香港联交所H股上市20周年,联交所主席周松岗表示,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集资,是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重要成果,为内地及香港的经济皆带来莫大益处。未来香港市场要抓住两大方向,其中一个就是“内地资金流向国际金融市场”。

  投行人士认为,如果第三季度前IPO还没有明显重启迹象,转投香港市场的企业将会持续增加。但在业内人士看来,H股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对中小企业兴趣不高。

  “希望能够再坚持一下,实在不行就去香港。”杨林(化名)是一家A股拟IPO公司的董秘,A股IPO重启时间一拖再拖,让这家在上市路上煎熬多年的企业感到焦急。杨林之所以还要“再坚持一下”,与H股上述特点不无关系。

  IPO不开:企业另谋出路

  日前,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下称“中金公司”)已经开始了IPO准备工作。消息是从中金公司纽约办公室的一次会议中传出。中金公司新任董事长金立群近期到访纽约办事处时提及了上市的可能性。

  中金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2009年之前中金公司依靠承揽众多过期境内外IPO项目领衔国内投行第一梯队,但2010年后,随着上市主要群体的改变,中金公司逐渐被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赶超。这些券商依靠资本市场的助力,进行资本扩张,在创新业务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中金公司则受净资本限制,无法实现其他业务的突破。今年5月,同属汇金系的银河证券今年成功在香港上市,中金公司或许有所触动。

  受到这个启示的中资机构还不止中金公司。同样传出有赴港上市意向的还有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该公司的动作比中金公司还快。消息称,股改满三年的中国信达已经正式启动赴港上市计划,融资金额或为20亿美元。信达有望成为华融、长城、东方等四大公司中首家上市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此外,内地最大运煤港口秦皇岛港口和内地鞋服品牌企业富贵鸟也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其中,秦皇岛港属于A股在会企业,已经处于预披露阶段。富贵鸟则已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会以H股全流通形式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计划募集资金金额为2亿至3亿美元。

  之所以要执着于IPO,除了融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给PE(私募股权基金)创造退出渠道。高额的回报率、低廉的成本,IPO一直都是PE最为青睐的退出渠道,过去几年在创业板高估值的环境下,PE赚得盆满钵满,但IPO的停滞让PE行业陷入寒冬,尽快退出成为当下的生存法则。

  新疆广汇汽车服务股份公司(下称“广汇汽车”)就是最佳案例。今年5月,IPO财务核查呈现轰轰烈烈之势,广汇汽车提出了终止审查。有消息称,该公司将谋求H股上市。据了解,广汇汽车股东中云集了大批PE机构。

  “广汇汽车退出IPO,能够让PE手中的股份流通,实在缺钱的可以卖掉,愿意等的可以根据公司的IPO计划做出调整。一切都比死等A股发行要好。”上述中资投行人士说。

  赴港融资:其实只是下策

  企业有意H股,H股也乐于送顺手人情,但赴港融资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2至3家终止审查的企业已经有意向去香港上市,此外,部分储备企业也开始咨询赴港上市的事宜。”华南一家大型券商保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趋势来看,下半年,港股IPO市场会越来越活跃。”

  清科集团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完成IPO的4家内地企业全部选择在香港主板挂牌,分别为IT行业的中国擎天软件、房地产行业的当代置业、传媒行业的智美集团和从事包装的中国铝罐,合计融资2.55亿美元。

  据毕马威统计,今年上半年香港联交所共有21宗交易,总融资额达394.8亿港元,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四。其中内地企业15家,融资额347亿港元,占到香港上半年总融资额的87.9%。中石化炼化和中国银河证券分别融资139亿和85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二季度IPO融资额中的佼佼者。

  “未来会有更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联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致辞时表示,未来香港的作用不再局限为资本输入及股权上市,还将成为内地市场国际化的窗口,及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发展的桥梁。

  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H股群体已经从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港股市场0.61%,变成了17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4.2万亿港元,占港股市场的20.37%;成交额占比也从3.01%跃升至38.34%。20年来,H股公司在香港市场累计筹资15252亿港元。

  “H股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上市便利度非常高。对内地企业来说,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香港市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香港一家中资券商投行部项目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H股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对大型企业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因此,中小企业赴港上市的冲动并不强。”

  确实,杨林赴港上市的态度就不是非常坚决。“类似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港股的关注度并不高,市场估值也较低,尽管香港上市的整体成本要低于A股,但融资总额也相应降低。因此,A股IPO不开闸,真的让人很纠结。”杨林说。

  市场监管:不容南郭先生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A股,还是H股,或是海外市场,IPO市场的监管日趋严格。

  8月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监管执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被业界视作肖氏理念首次亮相。文章称,“宽进严管”、加强监管执法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监管转型的“着力点”。资本市场监管将扭转“重审批、轻监管”倾向。将“主营业务”从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型,将“运营重心”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对需要管好的事情,坚决地管住管好。对违法违规行为,毫不手软地追究到底、处罚到位。

  “这轮IPO停滞始于监管风暴,或许也会以监管改革而终,但改革涉及的利益方太多,进程非常缓慢。”上述保代表示,“这一监管趋势与国际市场同步。”

  在美国市场,一场关于IPO的监管风暴也悄然兴起。外媒报道称,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正在调查股票分析师和寻求IPO的公司之间的会谈。FINRA关注的焦点在于IPO前的会议。在这些会议上,银行的分析师和公司管理人士会面,而这些管理人士恰恰是面试IPO潜在承销行的人。

  “全球资本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企业跨境上市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法律、法规等存在差异,这让有心人有机可乘,因此,为确保市场公平,市场监管会越来越严格。”上述中资投行人士认为,“中国企业无论去哪一个市场融资,都需要练好内功。”

  事实上,香港市场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去年年末香港证监会强力推行的保荐人监管新规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规建议保荐人须就虚假招股书负有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若经定罪最高可监禁3年和罚款70万港元。基于新规,联交所还出台了数项新措施,包括为期8周的“冷静期”;公布发回申请的保荐人名称等。

  8月12日,香港媒体报道称,由于外界对香港上市公司素质问题的质疑。香港证监会将主动出击,加强监察上市公司力度,经常更换核数师、财务总监频频跳槽,以及关连交易特别多的上市公司,更会被香港证监会重点关注。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