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访李国华:打造邮储银行“升级版”

2013年08月13日 14:10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企业家》   郭炎兴

  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大楼的窗户向外望去,周边有很大一片老城区,而更近处则是众多金融机构林立的大厦。在北京金融街这片建筑群中,邮储银行大楼位于新区,这看上去甚有象征意味:风格比一期建筑更现代,区位与传统社区更接近,让在这里办公的人能冷静思索邮储银行的现在与未来。

  从筹备伊始,如何依托覆盖城乡的邮政网络优势办好一家现代商业银行,便是邮储银行上上下下共同思考的问题。直到今日,这个问题依旧是推动每一位邮储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而有一个人,正在带领邮储银行把这些思考转化为实践,把梦想落实为行动,坚实地走在普惠金融和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他就是李国华。

  李国华,于2011年9月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2012年1月兼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近日,一向低调的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访谈并应邀登上本刊封面。在几个小时的采访中,李国华对邮储银行经营管理机制如何优化、业务流程怎样创新、稳健经营的真正内涵等本刊和读者关心的话题给予了详细解答。

  2013 年1月,在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因邮储银行在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李国华荣获“2012年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家奖”。

  因与百年邮政的血脉渊源,邮储银行自诞生那天起便天然担负起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任。就在今年5月21日,邮储银行对外发布了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三农”金融服务报告》。李国华表示:“邮储银行将坚持走普惠金融和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致力于让金融服务‘普之城乡,惠之于民’,不做唯利是图的银行。”

  各自负责,天清地宁——这是长期从事邮政和金融工作的李国华始终秉持的一个信念。从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不难看出,李国华对邮储银行当下的长处与短处了然于心,对未来的谋划与蓝图成竹在胸。这必将为邮储银行打造自身发展的“升级版”平添助力。

  给组织架构来场“大手术”

  深化改革是重中之重。邮储银行需要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以及监管要求做出战略调整。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模式,着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构组织管理体系。

  与邮储银行有关的“第一”有许多:国内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目前,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3.9 万多个,服务客户约6亿人,拥有本外币账户数逾12亿户,资产总规模突破超过5.3万亿元……如何才能管理好这样一家规模巨大的机构,经营好庞大的资产?这是人们最想了解的邮储银行“内幕”之一。

  迈进2013年,邮储银行也进入其发展的第二个五年。李国华认为,进入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邮储银行需要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以及监管要求做出战略调整。“深化改革是重中之重。我们正按照现代商业银行模式,着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构组织管理体系。”

  李国华透露,今年邮储银行对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进行了调整完善,吸引了一批专业人士加盟团队。这些来自金融系统各层面的精英高管,有的善于银行经营,有的具有丰富的宏观经济工作经历,眼界开阔,熟悉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有的组织领导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商业银行监管经验。“这些人到位之后,将有力地提高邮储银行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李国华说。

  在经营治理架构提升的基础上,邮储银行深化改革的第二项工作是“强总部”。李国华坦言,经过五年的积累,邮储银行原来的组织架构已不适应当前金融产品、服务多元化以及银行管理全面提升的要求。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邮储银行在努力从一个储汇机构变成一家商业银行,那么,邮储银行今年对组织架构动“大手术”,则是为了加快迈向一流大型商业银行的步伐。

  “邮储银行原来有21个部门,此轮改革首先以客户为中心改造前端,形成了零售板块、公司板块以及银行同业板块。”李国华介绍,按照这三大板块,邮储银行重新构建业务条线。

  最能体现改革魄力的是,邮储银行将信贷业务部一分为三。“成立了三农金融部,专门服务‘三农’。原来这个部门主要为农民提供融资服务,今后将集中精力解决农村、农民和农业等整个‘三农’金融服务问题。同时,围绕消费信贷,我们成立了消费信贷部,还成立了小企业金融部,着力服务小企业。此外,还成立了授信管理部。”李国华告诉本刊记者。

  针对移动金融呈现快速增长的势态,邮储银行专门成立了电子银行部,以此支撑零售金融的发展。如今,邮储银行打造了包括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以及5.2万多台ATM 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

  在李国华看来,目前构建的零售条线体现了邮储银行自身的特色和定位,即依托邮政网络,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良好互补,同时也体现了“强总部”思想。

  而在公司业务方面,邮储银行也形成公司业务部、金融市场部、金融同业部、国际业务部分工合作的格局。在整个社会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形势下,金融主体越来越丰富。如何支持不同的金融主体发展,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如何实现和更多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这些也是邮储银行多年来一直纳入战略考量的核心问题。为此,邮储银行专门成立了金融市场部、金融同业部,精耕细作批发金融,创新同业合作领域。

  李国华介绍,经过改革,邮储银行业务前台已经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多板块协同支持发展的局面。前台强调更简单,做好客户服务;中台要更集中,做好支撑;后台则要更专业,做好管理。”

  2013年,邮储银行对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重大调整,加强信审体系建设,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强化授信体系,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提升对风险的分析预警能力。

  “强总部”还体现在高级管理层下成立了完善的专业委员会体系。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授信审议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增加了业务与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三农金融服务管理委员会。

  李国华说,这些委员会成为邮储银行决策的一大特色。因此可以更高效地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专业决策的水平。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由行领导来担任,而委员为行内相关部门负责人。“这些委员承担着邮储银行的决策重任,无论是授信审查审批,还是科技产品创新,以及厂商选择、竣工验收,都要承担责任。”

  “在这些决策机构之外,邮储银行还专门成立了管理咨询委员会,管理层希望能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李国华说。

  捕捉“普惠金融”之机遇

  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传承着百年邮政的精神,邮储银行在成立后找准市场定位,着重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将“做好中国的普惠金融”当作一个终将实现的梦想。

  服务小微企业是邮储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多年来也斩获多项荣誉。从2008年开始,邮储银行推行“一行一品”、“一行一式”工程,结合各地区域经济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开发。截至2013年6月底,邮储银行已有小微企业融资产品近50项,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400万笔、金额约1.6万亿元。目前,邮储银行正在积极研发“弱担保”融资产品,逐步实现向“非不动产抵押”的业务升级。

  李国华说,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邮储银行的小微企业业务正在由以前的“点”式服务逐渐转变为“链式开发、面式推广”,力求探索出既符合自身比较优势,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有规划的外延式增长及有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今年,邮储银行一方面围绕“产业集群、总部集群、商业集群,产业链、

  销售链和供应链”等“三群三链”,通过产业金融规划、客户分层筛选、特色产品支撑等手段,实现客户批量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支行、提供电子化便利手段、跨条线产品组合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面服务。

  我国产业化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如义乌的纽扣和鞋袜、安徽亳州的药材、广东佛山的灯具、惠州的陶瓷、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都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专业市场。针对这些市场的小微企业,邮储银行专门成立特色支行,创新金融产品,产品和服务日渐多样化。仅在2012年,邮储银行便推出十几项小微企业融资新产品,其中有使用商铺经营权、船舶、海域使用权、小水电站、农产品等抵押的特色业务。谈到近几年的变化,李国华颇感欣慰:“过去是我们上门找客户,现在是客户通过一些行业协会、商会形成一个群体来找我们。”

  2013年,邮储银行“两小”贷款(小额贷款与小企业贷款)计划新增1120亿元,以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李国华表示:“第二个五年,我们还要继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产品和服务,力争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应商。”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同时,邮储银行将继续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据了解,在信贷规模紧张的情况下,邮储银行将优先配给涉农贷款,预计2013年涉农贷款投放量不低于2500亿元,并且在财务费用、资金考核、人才引进等方面均会向“三农”业务予以一定的资源倾斜,实现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

  李国华告诉记者,农村是邮储银行的主战场,为此,除了总行成立三农金融部、三农金融服务管理委员会,邮储银行将在各省市分行成立相应的服务“三农”部门。

  同时,邮储银行还将进一步通过模式升级,加大“三农”贷款服务力度。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目光聚焦在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建立,意味着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加深,这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规模、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本身具有网点优势的邮储银行而言,将会有更多的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电力、信息服务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李国华说。邮储银行将更加深入地研究现代化农业改革、新农村建设等关键领域的配套信贷产品与政策。

  据了解,目前,邮储银行已针对“公司+ 农户”、“小企业+ 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设立了专项信贷产品与服务流程,并在北京、黑龙江、浙江等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搭建“零售银行”新框架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邮储银行实现了从储汇机构到零售银行角色的转变,那么下一个五年,邮储银行将在突出零售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多业务支持核心业务发展的框架。

  “邮储银行要做好零售升级,就要推动储蓄业务、结算业务、理财业务、零售信贷业务升级,即围绕产品、客户、IT系统、营销模式等进行金融服务方案的升级。这需要更丰富的产品,更快捷的服务,更高水准的队伍。” 李国华说,邮储银行近期以网点为基础,开展了名为“营销管理”的达标升级活动。这其实是借鉴了美国一家银行的经验,根据零售客户的不同阶段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通过该活动,将为零售客户提供高水平的综合金融服务。”他说。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信息化需要,邮储银行提出了“完善IT治理体系,加快邮储银行系统的集成整合,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以会计处理为核心两大主线,规划新一代的邮储银行应用架构,建设三大数据中心,搭建‘八横百纵’应用系统”的“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总体发展思路。李国华解释,“八横百纵”即通过八个平台实现一百多项业务整合,提高客户体验。

  令他欣慰的是,邮储银行的IT系统建设走出了一条低投资成本、运行先进的成功道路。在邮储银行给科技部写的有关信息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中,记者看到这样的表述:邮储银行成立之初,在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建设资金紧张、业务需求迫切的情况下,充分调研,反复论证,认真借鉴其他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经验教训,选择了采用PC服务器组建集群取代小型机、采用小型机组建集群取代大型机的技术路线,走出符合国家安全战略且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科技建设之路。

  “零售是邮储银行的业务主体,金融同业业务则是邮储银行的优势。”李国华告诉记者,邮储银行定位于零售商业银行,将零售作为主体,但并不是要放弃公司业务。作为一家大型零售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公司业务应相互支持,相辅相成。

  事实上,拥有资金优势的邮储银行正在发挥着金融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今年6月份,面对资金紧张的局面,作为银行间资金供给大户,邮储银行在存款增长不稳定的情况下,为落实央行对于资金大行切实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的要求,由总行领导亲自部署,通过债券和票据业务释放资金投入市场,发挥稳定器作用,平抑流动性波动。

  提前布局互联网金融

  这是一个技术引领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这一崭新的模式应运而生,得到了快速发展,给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传统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一场从桌面到掌上的金融业务模式变革已拉开序幕。

  “这个机遇必须抓住。”李国华说。

  “在整个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我们从总行到省市分行,自上而下加快研究,提前布局。而那些领先的银行同业,既是我们学习和追赶的榜样,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李国华表示。

  “我们今年提出‘电子银行优先’的口号。何谓优先?是与邮储银行的自身网点建设相比较。邮储银行将用战略眼光大力推广电子银行业务,把手机移动支付业务打造成市场领先者。”李国华说,目前,邮储银行建立了包括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以及5.2万多台ATM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不仅在产品完备性方面达到了其他银行十余年的发展水平,还在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方面较国内同类产品具有一定优势。邮储银行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充分发挥网点优势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互联网金融道路。

  邮储银行目前打造的手机银行,支持智能和非智能手机,支持上网和非上网方式。邮储银行还推出了万能版手机银行, 在不能上网的地区也能使用,给县域及农村客户带来极大便利。“借三网融合契机,我们建成了首家全国集中的电视银行,客户只需要按动遥控器,就能享受金融服务,为家居人士、老年人使用电子银行创造了便利,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得到广泛好评。”李国华透露,预计到年底,邮储银行的电视银行业务开通的省市,将由目前的18个增加到20多个。

  “邮储银行的管理层目前也在考虑与互联网协会、电子商务公司等进行合作,扩大客户的范围,以及和一些移动支付公司一起共同做好客户端的优化,从而真正为客户带来便利。”李国华告诉记者:“今年,邮储银行作为主协办方,参与组织由工信部指导、教育部支持、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在支持和推动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的同时,形成邮储银行的优秀项目库和优秀人才库。”

  据中国银联统计,邮储银行2012年的跨行交易成功率持续提高,达99.93%,连续12个月在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同时连续八年保持前三名、连续两年保持第一名。邮储银行2012年交易差错率降至百万分之三,处于国内银行同业领先水平。这是邮储银行多年来全面推进科技自主创新、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结果。

  风险与回报都要“适度”

  风险管理是一家银行成败的关键,只有把风险管控好了,这家银行才能长期稳定有序地发展。要做大一家银行容易,做一个百年银行很难,这要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

  “办银行、办企业,稳健经营最关键。”李国华说。经过六年的改革发展,邮储银行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邮储银行贷款规模年均增长40%以上,存款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资本利润率、利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和经济利润率等关键指标已达到银行同业优秀或良好水平。评级机构对邮储银行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均为“3A”。而在风险管理方面,第一个五年邮储银行批发业务保持了零不良的记录,信贷资产的不良率仅为0.36%。”邮储银行经营审慎之程度可见一斑。

  “邮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非常清晰。存贷比、流动性指标远远超过了监管要求。当然,表外业务也很少。”李国华说,“邮储银行深知,风险管理是一家银行成败的关键,只有把风险管控好了,这家银行才能长期稳定有序地发展。我们要做大一家银行容易,做一个百年银行很难,这要经过经济周期的考验。”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确定合理的风险偏好,并围绕这一风险偏好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李国华介绍,邮储银行从2007年成立,始终按照建设“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品牌卓越、竞争力强的有特色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定位设计和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适度风险,适度回报,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确立了覆盖全机构、全人员、全流程、全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和集中统一管理各类风险的管理模式,在全行搭建起了以专业风险管理队伍为主,业务及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三道防线”协调统一的立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全行经营管理规范性,进一步夯实了全行管理转型基础,较好地实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可以说,邮储银行成立六年以来,全行上下主动开展和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识大幅提升,风险管理支撑业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实现了较低风险水平下的有质量、可持续发展。”

  李国华告诉记者,邮储银行最近启动的组织机构改革工作,即按照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的需要,在借鉴同业全面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邮储银行发展阶段和管理实际设计了“营销及产品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支持与服务部门”三大板块,明晰了风险管理部门和支持与服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实现了风险管理流程的再造,形成了协调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中后台部门增强服务能力提供了组织保障。“我们正在着力提升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李国华表示。

  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方略,以及国务院最近出台的“金融十条”政策,对邮储银行的未来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李国华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对于邮储银行这家定位于服务大众客户的零售商业银行来说,有着积极深刻的指导意义。邮储银行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银行业务专长,积极投入“新四化”建设中来,重点做好区域、产业、客户、信贷产品四方面工作。其中,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方面,邮储银行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也将付出更多努力。

  “邮储银行今年加大了战略发展的研究,并专门成立了战略发展部。”李国华说,邮储银行第一个五年已经具备了商业银行的基本体系、组织架构、人才队伍。第二个五年,邮储银行必须紧跟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尤其是加强对财政、货币政策的研究,“及时捕捉”政策意图,并提前布局谋发展。

  “在支持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实现银行自身的升级,在支持‘新四化’建设中坚持普惠金融方向和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中打造百年银行。”李国华最后对本刊记者说,这是邮储人肩头的重任,也是邮储银行的光明未来。

  (记者:郭炎兴 来源:中国金融家)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