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微博淘宝版"遭非议 用户体验关系社交产品成败

2013年08月07日 0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联姻短短三个月,匆忙间,“阿里浪”诞出的“微博淘宝版”,似乎“早产”了。

  自从傍上阿里的“大腿”,新浪微博的商业化步伐迈得越来越大。8月5日凌晨,万众瞩目的微博淘宝版正式上线,通过账号互通和card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一次,新浪微博对淘宝商品的链接进行了特殊的解析,以便更好地展示产品。

  对于“微博淘宝版”,互联网分析师葛甲直言,“在社交网络上深度植入电子商务产品,理论上相当于书店里卖香烟,怎么看怎么别扭”,而在用户看来,“新浪微博的商品化是一条危途,和淘宝进行连接,必然会有大量广告涌入,这有悖微博的存在意义”。

  应该说,即便遭到非议,微博淘宝版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为社交媒体商业化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路。但与此同时,显得有些过度的商业化却并没为其博来掌声。与丰满的理想相比,现实有些骨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应该说,用户在,商业化才有价值,在当下“用户为王”的互联网逻辑里,用户体验尤为珍贵,而新浪微博在挖掘社交红利上显然有些变味。

  新浪作为昔日门户大佬,有过非常成功的商业化运营经验,为何会到了微博这边,就打破了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

  不可否认的是,这位昔日门户大佬,曾经为互联网奉献过众多优质产品,新浪博客不但成就了“博客女王”徐静蕾,更是风靡一时,而四年前诞生的新浪微博也吸引了众多名人和机构进驻,拥有数千万精英的活跃用户,一度是国内社交媒体的典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似乎新浪本身的基因和气质,决定了其惯于采用的商业化模式。在门户时期,它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而今,在阿里浪联姻之后,这种商业模式表现的更甚。不管是之前推出的橱窗广告、信息流广告,还是刚刚推出的微博淘宝版,皆是如此”。

  虽然新浪微博也一直在强调自己非常在意用户体验,比如之前基于微博内容及用户兴趣推出的产品如微群,微吧,微刊,但这些产品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实质上,这是一种非互联网的基因,媒体的特点是一点对多点的单向式传播,而互联网的特点是多点对多点的双向互动式交流。尤其是对于社交媒体,双向互动式交流是其显著特性,但新浪微博始终在重复自己的商业模式,它在意的始终是曝光率,而非用户产生价值的商业理念。”上述人士表示。

  商业化与用户间的平衡

  社交媒体的“红利”无疑是诱人的,如今绝大多数社交媒体都在试水商业化。但纵观这些国内外知名产品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他们都谨慎、敬畏、认真的在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上寻找平衡点,始终尊重用户的声音,将用户的权益放在首要位置。

  例如Facebook推出信息流广告。新推出的视频广告将出现在Facebook用户的信息流中,首条视频广告将自动静音播放。用户可选择是否打开声音,如果打开,这条视频广告将从头重新播放。

  国内,以QQ起家的腾讯,虽然在微博领域起步较晚,但在一业界人士看来,“其微博产品似乎正在努力寻求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点’。去除繁冗的无效信息,聚合有效的价值内容,让产品、商业化变得自然。这点值得学习”。

  经历过门户时代、搜索时代后,创新能力往往被视为互联网产品成败的关键,然而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面对现在的社交时代新浪潮,社交产品聚集着旺盛的人气,这些人气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围绕用户之间的参与、互动创新产品,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才是社交网站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证券日报 于 南)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