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利率市场化 助力私人银行回归本质

2013年08月06日 07: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副研究员 鲁文龙

  2013年7月20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业的影响重新成为热门话题。面对渐行渐近的利率市场化,出现仅6年时间,尚处于调整探索期的中国私人银行如何应对。

  欲探究利率市场化对私人银行的影响和私人银行的应对策略,首先需要厘清私人银行的概念与内涵。

  私人银行的概念与内涵则较为复杂。自从2007年3月中国银行成立国内首家私人银行以来,至今仅有6年。即使按照2005年9月在上海开业第一家外资私人银行(即瑞士友邦银行)来计算,私人银行在中国出现也仅有8年。尚处于少年期的中国私人银行虽然已经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新兴业务,但在法律法规上尚未有明确定位,私人银行概念仅零星见于中国银监会发布的理财业务相关法规。

  直到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首次将高端客户分为私人银行客户和高资产净值客户,并规定私人银行客户为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即目前仅私人银行客户有明确定义。

  现阶段中国私人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以自营和代销理财产品为主。由于中国的理财产品现在实际上是商业银行表外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工具,而不具备资产管理的实质,不需要针对基础资产做长期跟踪性投研。与此相对应,缺乏投研能力积累的私人银行在通过高收益产品导入客户后,缺乏留住客户所必须的技术性和自主性较强的高层次增值服务,如企业诊断、全球资产配置策略、资产传承等。

  受银行现有零售高端客户服务体系的影响,为增加客户粘性,只好采用叠床架屋,而非拆除重建式增值服务,如原来只是针对零售客户在普通医院的医疗服务,改变为针对600万元以上的客户在知名医院的医疗服务。显然此类增值服务并不是真正解决客户急需解决的问题,且可模仿性较强,反而易由于客户的攀比而出现客户流失。

  长远看来,利率市场化将增强金融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私人银行可以通过加强投研和金融创新来应对。投研和创新能力的增强将有助于私人银行金融服务凸显个性化服务的特质,回归资产配置的本质,体现资产管理的实质。

  面向金融净资产600万元以上客户提供的私人银行服务与一般的零售银行业务的主要就在于一般的零售银行向普通零售客户提供标准化的理财产品,而私人银行则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率不确定性将使利率衍生产品逐步出现并被频繁交易,私人银行在进行产品设计和资产创新时将拥有更多的“素材”,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完整的风险梯度,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资产配置一直是瑞银、汇丰、花旗等跨国银行私人银行的核心业务。利率市场化使银行资产配置篮子中,除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外,又增加了利率衍生品,更易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利率市场化使银行能自由决定存贷款利率,流动性紧张时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解决,而不用再通过理财。以发行理财产品为主的国内私人银行将更多的体现资产管理的实质。

  非金融服务方面,由于以金融为视角的增值服务,如全球资产配置、资产传承、税务筹划等,相较现有旅游、医疗等增值服务,均需要较深的投研能力做支撑,因此,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和投研能力的提高将使私人银行有更多的自信和能力,通过内部为客户提供金融视角的增值服务,而不是外购。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和私人银行投研能力的增强,增值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外部走向内部,非金融走向金融。

  总之,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将倒逼私人银行投研能力的提高,助推私人银行回归资产配置的本质,助推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视角的增值服务。(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