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时间表已初定。8月5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少数银行已经上浮了5年定期存款利率,暂时执行的是基准利率的1.1倍。
工行上海市分行一位负责人昨日对记者表示,“根据利率市场化安排,取消五年期定存基准利率是迟早的事,未来两年、三年期存款利率都会放开。”
继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后,央行制定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整体改革方案已获得国务院通过,据媒体报道,央行计划先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将存款利率由七个期限档次归并成六个。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长期到短期,从大额到小额,是中国市场化定价的方向,利率市场化同样也是依照这一进程。
利率市场化时间表初定
据报道,央行为利率市场化进程设定了近期、近中期和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建立健全自主定价机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近中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中期目标是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副主任游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涉及领域是‘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根据这个路径,国家在贷款领域已经全部放开,下一步自然就到了存款领域。”
某国有银行总行级管理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比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慢一些,因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问题多,容易引发银行间恶性竞争,对金融秩序不利。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公开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步。她认为短期之内,起码今年或者明年不会放开。在吴晓灵看来,微观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财务约束不够,而存款保险制度又尚未推出,此时一旦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必定带来存款利率大战,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5年期定存率先取消
目前,央行制定的存款利率期限分活期、3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一共七个品种,其中,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最高,为4.75%。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五年期定存已经接近银行的资金成本上限,基本无利可图。取消这一业务,对银行的影响不大。而根据各家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统计数据,5年期定存占比极低,大部分都不到0.3%,因此影响也最小。
“五年期定期存款在银行整个负债系统中,占比例很少,对银行的影响不大。但是这个行为本身所传递的信号非常强烈,提示银行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旦取消,银行存款的定价也不会立即发生很大变化。”游春对记者说。
上述股份制银行负责人分析,先取消五年期定存利率,不会对银行伤筋动骨,反映了政策制订者谨慎的态度。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说,从目前的理财市场看,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相对利率比五年期定存的利率高出不少,很少有客户会选择五年定期存款产品。他同时建议,这类青睐长期、保守型投资的客户可以转向五年期定期保险,以及五年或三年期的国债作为替代品。
存款保险制度再成焦点
五年期定存利率取消,让存款保险制度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郭田勇表示,存款保险需要银行付出保费成本。因此财务稳定的大型银行相对风险较大的小银行来说,对存款保险的态度消极一些。但从国际上来看,大部分存款保险制度都是国家强制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银行利率将可能逐渐放开,门槛也将降低,银行竞争将更加激烈。对百姓而言,届时的变化将是各银行的存款利率各不相同。
那么,是否意味着,需要在取消两年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前出台存款保险制度?郭田勇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在利率全面市场化之前一定要出台。除此之外,还应健全宏观市场监管体系,提高银行自身风险控制。
不过在游春看来也不尽然。“国外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但是在建立的顺序上,并非都在利率市场化之前。也有很多发达国家,是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才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游春表示,银行作为独立经营的商业机构,出现了困难主要还是要依靠自救。“银行本身具有资本基金对冲风险以及风险准备金等。外在力量毕竟是救急的、临时性的,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况且,中国的银行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体,拥有国家信用隐性担保。这也是导致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推动速度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自身应加强风险管理,包括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流动性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银行自身作为市场主体,要随时进行市场经营策略调整。其实,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在内,一切政策的实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游春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