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在与业内部分知名卖方研究员交流时发现,市场投资者普遍处于“缺票期”。硬要推荐,无非还是那些已经由“黑马”变成“白马”的股票 ,这不但无法激起人们的兴奋感,更不用谈炒作的欲望了。综观最近的市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油然而生,而这种感觉或会持续到IPO重启之后。
回顾去年年底发起的那一波行情 。在那段日子,以银行为首的蓝筹股波澜壮阔,中小盘股此起彼伏,市场人气很快“旺”了起来。后来,有分析人士认为,那波行情是国家队与外资联袂导演的一场好戏,二者缺一不可。如今,银行股自年内高点已出现了相当大的跌幅,但是并没有像去年年底那么低,当然市盈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基本面上,监管层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更为严格,8号文和利率市场化可能使得银行利润增速已经见顶,而地方融资平台无时无刻不在扯动着银行股多头敏感的神经,这意味着短期内再度发动一波银行股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其他金融股如券商 ,即使有太多的创新,但没有牛市,券商自然也掀不起大浪来。
再看房地产股,近期在再融资开闸传闻的刺激下,房地产股偶有冲动表现,但跟进的投资者基本上在短期内都会遭受“冲动的惩罚”。有一些分析师认为,简直不相信市场上还有市盈率四五倍的地产股。事实上,近期关于人民银行总行调研通过券商渠道进入房地产的开发贷以及各大银行总行调研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传闻很多,二三线城市上演“空城计”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此外,房地产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跟热钱也有关系,而从七月份的数据来看,热钱流出的情况在发生。最近,某地产名嘴对地产价格都没有作出明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复杂。有分析认为,要想在这个时点发动一波行情,只有靠地产股,但地产并不具备年初银行股走牛那样的基础。一是银行有国家队托底,二是对于次贷危机尚历历在目的海外资金来说,他们在看中国地产时,强调得更多的是风险。因此,相对银行股而言,地产股的“鸡肋味”更浓。
事实上,比房地产更能吊胃口的是公共基建。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稳增长”在下半年经济工作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控制金融风险和促进结构转型的同时,政府可能陆续启动一些符合调结构方向的大型投资项目,以支撑经济增速。目前已出台了对光伏、保障房、信息产业和铁路建设等的支持方案,市场预计,政府还有其他的政策预案,进一步推行稳增长政策的步伐和力度将视未来几个月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定。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并非是全新概念,去年9月份绝大多数概念都被炒过一波,最后证明市场追捧者寥寥,绝大多数股票近期又创出新低来,应该说不存在趋势性的机会。而受房地产和基建等带动的强周期股,在PPI尚处于下行通过的情况下,机会就更小了。
要判断市场是不是进入“鸡肋”时刻,不得不说的就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近一年多时间,特别是近8个多月时间,欧菲光 、蓝色光标 、乐视网 、掌趣科技等一批赚钱效应十足的股票不仅赚足了眼球,也带火了中小盘股。创业板指数年内涨幅居全球股市前列,离历史新高也仅一步之遥。在A股市场上,更有一种说法“上证指数朝1000点迈进,创业板指朝2000点迈进”。
不过,凡事得符合自然规律,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若经济整体情况不佳,小行业的高成长持续性也将遭遇考验。从行业来看,以苹果和三星为首的智能手机近期释放出的业绩都不理想,高端智能机趋于饱和。中低端机市场目前仍处于释放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以量取胜”的企业素来难以赢得高估值。从国内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虽然中报还没有出齐,但一位行业研究员告诉笔者,电子行业业绩普遍低于预期。而从投资界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最近一些电子股的异常上涨,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种市盈率与市梦率的博弈,很多公司的确有想象力,资金不愿意放弃,比如科大讯飞等。但理想虽美好,现实却十分骨感,市场上的“科大讯飞”并不多,投资者对小盘股的风险还是要有足够的认识。目前市场上,很多小股票的走势已经颇为尴尬,往上没有令人兴奋的故事支持,向下没有太多人愿意接盘。市场也就慢慢地形成了鸡肋的格局。
很多分析师喜欢把股票分为周期股和非周期股,其实大多数股票都是有周期的。近几年,绝大多数行业都已经疯过一把了,这其中包括所谓非周期的医药。多年的经验证明,当所有行业都轮涨过之后,市场总会有一段迷茫期,也许新股才是帮助市场冲出迷茫期的兴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