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几个城市10多家中外资银行的采访观察,在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两周之后,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的应对态度不同,显示出“十里不同天”的景象。
利率市场化遭遇“十里不同天”
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时近两周,金融市场反应如何?
工、农、中、建四大行按兵不动,态度相对谨慎。四大行广东省分行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尚未收到总行关于相关指导精神及具体业务调整的通知,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还未渗透到地方的具体事务中。
国内目前唯一的一家民营银行开始积极应对。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深圳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净息差收窄、贷存比攀升是短期内的必然影响,目前正响应总行号召,计划大力发展小微金融和小区金融,并围绕区域特色做产业链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此外,零售业务将成为银行战略重点,提前研究创新负债产品也非常重要。
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反映,未来银行经营业绩有可能承压。平安银行(000001,股吧)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和零售贷款占比较高,短期内虽无实质影响,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将有所下降,须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等提升竞争力。”
外资银行则显得较为轻松,纷纷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表示欢迎。渣打银行有关负责人说:“渣打银行对中国加快利率市场化表示欢迎,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渣打银行将积极参与这一进程。”汇丰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汇丰将积极参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并通过满足企业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实体经济。”
外资银行“鲶鱼效应”未来显现
专家认为,各类银行不同的态度,显示出各自的行业地位。但可以预料,具有先进管理架构和理念的外资银行将起到“鲶鱼”作用,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充分竞争。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说,目前银行间大部分资金在四大行手中,尽管四大行可能走得比较慢,但也最为稳妥。民生银行处于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希望借机扩大规模。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灵活性强,但处境也最不利,会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走在前列。外资银行已接受过利率市场化洗礼,经验优势明显,尽管受限于我国资本账目制度,但是对此最为欢迎。
尽管市场份额仍偏小,但应该看到,更多的领域正向外资银行敞开。日前,渣打银行在中国发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加快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渗透。近日证监会批准汇丰、花旗、东亚、恒生等八家外资银行代销基金,而财富管理正是外资银行在中国传统业务的重要一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峰会公开的资料简报亦显示,中国将允许合格的外资法人银行参与中国国债期货交易。而近日QFII额度扩容,也使得外资银行参与中国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
面对利率市场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方面。“外资银行普遍持有较高比例的国债和央票作为流动性缓冲,避免介入目前中资银行积极涉足的创新同质业务,提升压力测试频率,加强整体风险管控。正是有了精细的风险管控能力,让外资银行在风险定价方面更为完善。”白朋鸣说。(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