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电远达布局碳排放交易 市场清淡恐成瓶颈

2013年08月01日 07:42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鄢银婵

  国内首个强制碳交易市场于6月18日在深圳启动试点运行后,碳交易愈发炙手可热。

  中电远达(600292,收盘价20.74元)昨日(7月31日)公告称,将以4512万元收购先融期货32%股权,以提前布局碳排放期货交易和环保交易市场。

  国家发改委早在2011年10月便明确京沪深渝等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近期又再次发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碳排放交易已是大势所趋。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国内碳排放期货交易面临着人才短板、有交易场地但交易不活跃等挑战,短期前景并不乐观。

  布局碳交易市场

  昨日,中电远达发布公告称,为增强盈利能力,提前布局碳排放期货交易和环保指标交易市场,公司拟收购先融期货32%股权。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7个省市在今年启动碳交易试点,并要求在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

  而据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我国则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能源和气候项目常驻学者王韬分析,碳交易市场诱人的“钱景”,是中电远达提前布局该领域的主要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电远达7月1日发布定增预案,拟以底价16.69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6.69亿元,用于新建及收购控股股东中电投集团下属企业的脱硫脱硝资产、收购鼎昇环保80%股权项目、对控股子公司远达工程进行增资,对环保产业大力加码。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公司剥离电力资产后,专注于环保,目前环保领域的亮点在于脱硫脱硝,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布局,一方面显示了公司对环保产业的决心,另一方面如果取得成效对其利润也会形成补充。”

  中电远达2013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0.92%,但由于脱硝市场爆发式增长,利润总额反而同比上涨98.02%;实现净利润7625万元,同比增长67.70%。

  短期前景不乐观

  6月18日,我国首个强制碳市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首次试点开放,首日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到今年年底,其他试点城市的碳排放交易也将陆续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碳排放交易已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多重难以解决的困难。

  “从国际市场来看,2008年国内三大交易所成立时,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正经历价格崩溃,碳排放价格从30多欧元跌至几欧分,现在的价格也基本到了冰点。”王韬介绍道。

  据欧洲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在7月22~23日,联合国核证减排量交易的换手量为零,月度交易总量也跌至2008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个市场在国外已基本趋近尾声。”一名分析人士说。

  “在深圳试点以前,包括北京、天津等地都有环境交易所进行自愿碳交易,但成交量非常小,有场无市。”王韬介绍,目前碳排放交易分为配额碳交易和自愿碳交易,前者指企业持有国家颁发的排放指标标准进行交易,后者则取决于企业的态度。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碳排放交易仍以地方为主,配额交易在地域上存在一定限制,全国碳交易体系短期难以成行,也很难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多次致电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希望了解其目前的成交情况,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中电远达此次布局是希望以期货的方式涉足碳排放。”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而目前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的交易标的是碳排放配额和核证减排量,现阶段所有的交易均为现货实名交易。

  记者了解到,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并未阻止机构和个人参与碳交易。“有了稳定的供求关系,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在这个前提下,期货交易才有存在的必要。”上述分析人士说。

  据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企业是否愿意参与碳交易市场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80%的企业选择等待观望。由此不难看出,碳交易市场要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需要足够的时间。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