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达2.5亿吨,大量生活垃圾在给城市环境造成压力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资源潜力——
垃圾无害化处理商机无限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高达2.5亿吨。大量生活垃圾在给城市环境和发展造成很大压力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变废为宝的相关开发也因而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城市垃圾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发电3种方式。相比之下,焚烧发电无害、减量和资源化优势突出,因而成为土地及能源相对紧张国家的首选。在西欧和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基本通过焚烧方式处理。在我国,从垃圾填埋转向焚烧发电,也逐渐代表了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636亿元,这将给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垃圾焚烧发电成“新宠”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处理发展较快,2011年焚烧处理能力是2000年的33倍,达到9.4万吨/日。到去年底,内地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已达142座、总处理规模12.4万吨、总装机约2600MW。”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焚烧是必须的,但怎么烧认识还很不一致。”徐海云一语道出我国现今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现状。
我国垃圾发电起步较晚,最早的垃圾发电厂1987年才投入运行,主要技术设备几乎全部从国外引进。但从引进炉排炉设备到国内制造炉排炉再到循环流化床焚烧炉的投资建设,我国垃圾发电产业从无到有,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占据了世界新建垃圾焚烧设施的大半。到2015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能力可达31万吨/日。
完善技术是根本
我国垃圾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和运营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业内人士分析,关键在于提高垃圾焚烧发电的相关技术标准、运营标准、行业标准,防止造成新的污染,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白良成表示,我国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工艺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很多企业的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型化的推动因素,清华大学教授聂永丰认为,一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难,找到一个场所就会把它做大;二是经济效益使然,由于生活垃圾焚烧投资大、技术门槛较高,不仅要以经济为支撑,还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使得垃圾焚烧余热具有较好的发电收益。
在国内垃圾焚烧市场出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型化的同时,300吨以下的中小吨位垃圾处理技术亟须突破。以人口密集的浙江省为例,中小吨位市场就占据了全省需求的一半以上,很多县级市和乡镇一天的垃圾残存量都在300吨以下。
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海明介绍,“以近期成功运行的舟山岛垃圾处理项目为例,我们利用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热解气化焚烧技术,不仅低成本、无害化解决了海岛每日产生的25吨垃圾,还能产生能源,平均每吨垃圾能发300千瓦时电。”
扶植“呵护”不能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保产业,针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再生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优惠政策,为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使城市垃圾焚烧项目投资、建设、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等有了具体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
徐海云认为,“未来要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厂规划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有余热回收的垃圾焚烧处理,提高垃圾余热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突破针对单一生活垃圾的建设规划局限性,与生活垃圾特性类似的大件垃圾、农林生物质类垃圾等都可统筹规划,实现固体废弃物集约化焚烧处理。徐海云还表示,“县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需要在政策上突破。对于300吨/日左右的中小型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国家应予以补贴,以便降低垃圾处理费用。”
“希望政府能够支持我们这样的企业发展得更快一些,从技术上突破,然后在国内进行推广。这样我们每年就能多建一些垃圾处理厂,多处理一些垃圾,为美丽中国多做贡献。”鲍海明对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