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17年历史的西南地区老牌商业银行的重庆银行,在IPO迟迟没有放开、A股上市踟蹰难行的背景下,其向证监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到境外上市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成为自去年下半年起,城商行转战H股的第一家先例。
资金紧张或是转身H股原因
早在2007年,重庆银行就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但时隔6年后,重庆银行忽然转向H股。为何要在这个时间忽然提出在香港上市?《金融投资报》记者为此致电重庆银行,电话却无人接听。
近几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但与此同时由于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小型银行的资本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重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96%,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26%,同比增长0.09个百分点。这种下降的情况在2012年得到缓解,2012年,重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63%,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9%,同比增长0.13个百分点。
但在重庆银行2012年资本充足率上升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其在2012年第一季度发行了8亿元的次级债。且在当年11月重庆银行还启动定向增发募资方案,以“非公开定向的方式发行2.6亿股份,认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5元,募集13亿资金”。而这13亿元的定增资金补充了重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据银监会最新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有媒体报道称,重庆银行2013年的资本充足率仅为9.60%,核心资本充足率为7.53%,具有低于监管要求的风险。也就是说,即使2012年重庆银行发行8亿元次级债和启动13亿元的定增,但资本充足率仍然表现得“压力山大”。再联想到今年上半年的“钱荒”,重庆银行“钱途”难料。
从这点来看,即便重庆银行分别于2007年-2010年、2012年五次延长了IPO决议有效期,但迄今为止“通关”或仍有难度。
在这背景下,近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公开场合承认了重庆银行的境外上市计划,“重庆银行向证监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到境外上市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证监会正在办理该公司的申请。”两手准备,转战H股,或是重庆银行面临越发激烈的竞争,资金和发展双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体量小、资源集中城商行进退两难
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6月末,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8.1%,至135923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为9.6%,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虽然城商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比例有一定的上升,但其份额依然只盘踞了市场的一块边角。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指出,城商行在人力资源和内部规范方面与中大型银行还存在差距。连平建议,城商行要安分守小,做好本地业务,适当控制一下增长速度,寻求差异化发展,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城商行在竞争中“安分守小”,面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城商行也正因为“守小”,而面临更多的问题。
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业内预期资金价格将更大程度地由市场决定,社会融资成本将会降低。有分析认为,央企和国企毫无疑问将获得更多的低价信贷资源。而在缺乏竞争力的背景下,贷款集中的问题将引发银行不良信贷的全面提升,从而导致银行金融风险全面爆发。尤其是对于城商行而言,由于其经营的地域性因素将使得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有媒体报道称,大型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已经大幅下降,但是城商行面临的问题暂难缓解。根据WIND资讯银行业指标统计,长安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达到了81.35%。此外,长治市商业银行、焦作市商业银行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也超过了50%。
就上述情况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这一“大势”的不断袭来,城商行整体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