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四年创新路 黄金ETF登陆国内

2013年07月29日 07: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截至2013年,中国基金业走过15年,产品结构也从最初单一的封闭式基金发展到开放式基金成为主流,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及各类创新品种百花齐放的格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品线。不过,整体来看,权益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固定收益类产品较少,跟踪贵金属、房地产、商品、外汇等另类资产的产品尚未普及,与投资者的多样化理财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如果说过去15年基金业是在探索中前行,那么未来这位基金少年即将步入成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基金公司面临新形势下实现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而在群雄逐鹿的大财富管理时代,创新将是支撑基金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基金公司的技术能力,包括产品设计能力、系统支持水平、投资管理和风控高低成为决定创新效果的要因素。

  “创新一经出现,必然引起广泛的模仿,模仿引发创新的浪潮,推动经济走向繁荣和高涨。”经济学家熊彼特说。

  作为业内首批成的“老十家”基金公司,华安基金在15年国内基金业发展中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在此次黄金ETF之前,已成功推出了中国国内首只开放式基金、首只开放式指数基金、首只货币基金、首只QDII基金、首只ETF联接基金、首批短期理财基金等6大创新。黄金ETF的推出,无疑将业内创新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发展黄金ETF,不仅可以填补市场空白,有效丰富我国现有交易所基金产品结构,还可以满足投资者通过基金产品来实现抵御通胀、分散风险等投资需求;同时,发展黄金ETF还是加快基金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较为稳妥的业务载体。

  “黄金ETF不仅是一个新类别,更是一个重大创新,在整个产品的设计当中,面临不少难点。”华安基金产品部高级董事总经理谷媛媛说。

  作为跨监管、跨市场、跨系统的“三跨”产品,黄金本身受央行监管,黄金ETF基金受中国证监会监管。作为一个上市产品,黄金ETF的一级申赎和交易又涉及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两个清算系统。作为第一个跨系统的创新型产品,黄金ETF设计初期还需要考虑未来兼容性和拓展性,力求为后续产品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因而在产品设计上,初期需要明确整个监管模式,明确各参与方的角色定位与权责,设计出整个跨市场的框架并一一落实。在借鉴海外主流黄金ETF产品结构与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对发展中国黄金ETF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一克服了上述难题。

  2009年,华安基金开始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共同研究我国推出黄金ETF的可行性,包括全球黄金市场、各国黄金ETF的运作模式和监管环境、中国发展黄金ETF的模式选择、登记结算流程、风险管理研究等主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两个交易所的大力支持。

  其中,在黄金ETF的模式选择上,华安基金采用了海外大多数黄金ETF的完全复制模式。海外经验表明,采用这种模式的黄金ETF,其走势与黄金价格紧密相关,投资专业门槛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不牵涉到衍生品,相对较易理解,同时这种模式也使得其套利效率较高。风险控制方面,华安基金首先建立申赎原则控制产品风险,防止清算交收风险。

  2011年,华安黄金ETF研究方案取得重大突破,两个交易所确定了产品合作意向后,进入实战落地阶段。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方案进行了多轮评审,2011年7月7日,华安基金正式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黄金ETF开发授权。

  随后,华安基金黄金ETF方案获得监管机构的初步认可,并完成创新项目立项。产品方案与各个参与主体进行多轮商讨,并向证监会、央行进行多次汇报,并初步建立黄金投资体系,进行实战模拟和调研。

  在经过多轮修改和完善之后,华安基金黄金ETF方案运作模式获得了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等方面的认可,认为方案成熟可行,风险基本可控。2012年12月,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向中国证监会上报了华安黄金易(ETF及其联接基金)的募集申请。2013年6月,华安黄金易(ETF及其联接基金)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

  以黄金ETF为标志,步入第15个发展年头的我国基金业即将掀开新的一页。(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