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中国经济半年报,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 D P贡献率分别为53.9%、45.2%和0.9%。三驾马车中,净出口明显疲软,引擎失灵。此前海关数据显示,进出口从5月起明显回落,6月进出口更是出现了17个月来的首次“双降”,出口增速创下44个月新低。
5、6月的外贸数据令人失望,与之前几个月“饱含水分”的数据过于靓丽有直接关系。从去年底开始,通过虚假贸易套利的存在,使得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数据对研判外贸形势的价值大打折扣;直至5月,相关部门的严打行动遏制了这一现象,数据开始回归真实。
但是,近两月的外贸数据跳水,仅用“挤水分”来解释显然不够,外需进一步走弱才是关键原因。
1至4月,我国出口增长(剔除对港贸易)仍达到8.5%;而5月若不计对港贸易,出口下降0.17%。6月分地区数据显示,外需走弱仍在延续,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从上月的-1.6%继续下滑至-5.02%,对日本和欧盟出口也延续了同比负增长态势,对东盟、南非、巴西、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速均出现回落。
进一步掀开数据看出口企业的实际表现。调研显示,近2000家出口企业中,出口订单普遍趋冷,订单环比增长的企业比重已连续4个月减少。而至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较去年底升值5.6%,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与此同时,银行资金紧张的压力已经传导至出口企业。七成以上企业反映成本上涨压力巨大,出口利润环比下降的企业比重创下近4个月新高。
目前,无论是官方、机构、学者,还是业内人士,均看淡下半年出口形势。商务部日前明确表示,现在外贸进入了严峻的特殊时期,下半年形势可能更加趋紧。
的确,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低于50%,反映出口前景不妙。就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而言,美国经济复苏依然迟缓,增长前景难言乐观的欧元区下半年很有可能采取紧缩进口的结构性再平衡调整计划,因此,中国对欧美市场出口难以大幅反弹。此外,尽管6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缓,但美元指数走强仍然带动人民币相对于一揽子货币的升值,人民币汇率走强也抑制出口需求。
总体看,出口的严峻形势短期内难有效改观。相信也正是基于上述判断,决策层决定向出口企业伸出援手。据悉,支持外贸企业的措施正在由商务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中,很快就要出台。
在这个内外交困,长期压力和短期矛盾交织的外贸特殊时期,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并切实减轻企业在融资、通关、质检等方面的成本负担,确实非常必要和迫切。不过考虑到政策调整力度不会太大,以及政策效果的显现需要一段时间,假设政策能在月内落地并有效落实,那么预计实际利好会在四季度开始显现,但对于全年而言,改观不会太大,出口引擎总体仍将是疲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