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车联网买家不太“感冒” 藏商机还是卖“概念”?

2013年07月24日 13:08   来源:工人日报    彭冰 枊姗姗

  7月21日,为期10天的第十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闭幕,在这场汽车盛宴上,“车联网”成为众多汽车品牌的主推卖点。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面对这场“智能驾驶风暴”,多数观展者并不“感冒”。

  “车联网”,可以简单理解为“汽车移动互联网”,指利用先进的车载传感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的数据交互,进而为驾驶者提供更智能、更安全的操控乐趣。通过车联网,可以进行实时视频通话或参加视频会议,远程遥控车库门锁和家用电器,甚至连“盲人开车、汽车自动寻找充电站完成充电”这样的梦想,都可能变为现实。

  实际上,早在2010年底,车联网技术就已走入公众视野。从最早的丰田G-book、通用Onstar,到一汽、上汽、广汽纷纷与电信运营商签订车联网业务战略合作协议,“车联网”概念已成为当今各大车企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砝码。不过,和行业内部如火如荼的发展热度相比,消费者的态度却较为冷淡。

  “好是好,但使用这些智能系统,过了免费期就要向电信运营商交流量费。此外还得定期升级,要交升级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太奢侈了。”前来逛车展的孙先生直言不讳。

  “现阶段的车联网技术,更像是从手机转接到汽车上的,其中很多功能比如车载导航,用手机就完全可以实现,何必买车时多花一份钱呢?”做汽车配件的王腾达先生认为,当前车联网的许多服务内容华而不实,有待改善。

  前来购车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也不会购买此类产品:“配备智能系统的车型售价肯定偏高,像娱乐在线、语音控制这类功能,我觉得可有可无,多数时候用不上。我更关注基本配置,更愿意把钱花在发动机或其他硬件上。”

  “车联网系统作为附加功能,现阶段确实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大,行业内热外冷,只赚吆喝不赚钱。”某品牌销售经理张先生坦言。不过,他同时表示,车联网的开发和推广还是蕴藏着巨大商机,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在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于秀敏看来,目前国内车联网应用才刚起步,还需要3至5年的磨合期,其发展必须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努力提高性价比。

  “产业支撑不足也是当前困扰这个新兴行业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车载智能系统更多是解决了车与人的问题,远未解决车与车、车与道路等周边环境的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促进电子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汽车厂商、电子厂商、通信运营商、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 


(责任编辑:代思聃)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