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家提示:高收益就代表了高风险,亟待监管

2013年07月24日 11:22   来源:浙江日报   夏芬娟 邵婕 陈飞洲

  本报杭州7月18日讯 “资金存款50万以上的,以一个月为周期,其收益率可达10%;5万以上周期为一年以上的投资,最高收益率可高达16%至18%。”最近,杭州市民周先生在家门口的信箱里发现了这样一张名为“臻银投资”的理财机构的传单,上面写着的高收益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臻银投资”是一家没有金融业务执照的第三方投资理财机构。但他的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么高的收益率,资金是否安全?比起银行理财,像这样的民间理财机构是否值得考虑参与投资?

  高收益的“诱惑”

  18%的年化收益率,意味着10万元的投资,一年即可获得1.8万元的利息收入。而记者查看一些相应的P2P贷款平台,发现类似高收益理财产品并非个别现象。在一家名为“安心贷”的网络P2P平台更是提出了24%的年收益。这无疑与银行理财机构不过5%的年化收益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即便是在6月份的那场“钱荒”、银行出现“高息揽储”的背景下,一些商业银行开出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也不过7%左右,而最近随着“钱荒”潮落,银行的理财收益率又普遍回落至5%以内。来自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6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78%。

  两者的收益超过3倍。这些募集机构是否合法、投资机构凭借怎样的运营模式能够保证资金安全?带着疑问,记者致电臻银投资公司求证。

  一位姓石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因为他们针对是个人对个人的贷款模式(P2P),是属于合法的投资理财机构,18%的年收益率是民间借贷相关管理条例中规定的“4倍以内”的底线操作。此外,他们还为保障资金安全设置了多层关卡:不仅要求贷款的个人有抵押物,而且抵押物是按照正常估值的四到五折放贷资金,并且与放贷人签订的协议上也注明了,一旦借款人出现5个工作日的逾期还款,他们会预先从公司拨款还款给放贷人。

  “我们的放贷人可以随时来公司跟踪借款人资金投资的动向,信息都是透明的。”石女士说,借款面向的一部分客户是中小企业主。

  高收益对投资者的“诱惑”是现实存在的。石女士还介绍,看中其稳定的收益而购买投资产品的以公务员和教师为主。

  为了解更为详细的投资信息,记者特地按照传单上的地址找到这家公司。也许是因为下午快下班的关系,该公司除了一位前台,既找不到前来办理的客户也找不到可以解释业务的工作人员,场面有些冷清。

  警惕投资风险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得益于小微企业融资以及个人贷款的旺盛需求,小额信贷早已在全国风行。自2006年中国首家P2P(Peer to Peer,即个人对个人的网络借贷平台)小额信用贷款服务机构——宜信创立后,其不高的门槛和简单的盈利模式吸引了众多创业者,而曾经单纯的线上经营如今已发展至线下,为了吸引更多的公众资金,全新的金融投资品也应运而生。一份由宜信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的P2P行业贷款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比去年增长3倍以上。

  但P2P公司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就在今年6月份,杭州一家创办达4年的P2P公司——数银在线就因为经营不善而陷入了重组的困境。

  对于这样的高收益民间理财公司,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分析,其存在且发展就说明这样的融资模式确实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作为银行融资有益的补偿,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一般银行的贷款,既要求有抵押,审批流程又比较繁琐,这些民间第三方理财机构有着放贷速度快的灵活性,其存在本身恰是说明现有的金融框架与现实的需求还存在不匹配的地方。”

  不过,他也提醒,高收益的背后意味着高风险。投资者在决定参与这样的高风险投资时,也应做好心理准备,考虑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也应该调查清楚:这些投资机构维持高收益的背后支撑是什么,借贷方靠什么来支付这样的高利息。尤其应该警惕那些纯粹玩“钱生钱”资本游戏的机构,因为这样的玩法,总会有资金链中断的时候。

  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及时监管这样的新业态。只有及时将其纳入到监管范围之内,才能引导他们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发展。”金雪军建议。

  


(责任编辑:代思聃)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