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转型 银保业务或迎机遇

2013年07月24日 07:10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涂颖浩

  近日,央行宣布央行松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教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息差收窄,会导致银行将从以利息收入为主转向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银行盈利来源发生变化,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的银保业务或迎来机遇,并重新步入上升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误导在银保渠道屡见不鲜,保险专家指出,银保转型仍面临发展体制问题,即便银行有利润冲动拉动中间业务,上述问题也会制约银保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银保业务或迎机遇

  日前,央行宣布松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人士将此举措视为金融改革稳步推进的信号。

  随着利率市场化继续深入,保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产品角度来看,对寿险的影响大于财险、对长期险种的影响大于短期险种、对储蓄型及投资型产品的影响大于保障型产品;未来如利率市场化延伸至存款利率,将直接冲击保险产品的吸引力,这也是业内预期加快推进人身险定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绪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贷款利率会不会降很难说,除对保单抵押贷款有所影响之外,对保险的其他业务很难说有直接影响。”

  他还指出:“存贷利差缩小,会导致银行盈利来源发生改变。过去国内银行80%以上依靠存贷业务,仅有10%上下涉及中间业务,国外情况则相反。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银行未来以保险渠道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会增加,因此,对银行保险渠道来说是个利好。”

  由于行业监管趋严,加之银行各类理财产品冲击持续,2012年以来,五大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业务萎缩明显。

  记者查阅2012年年报发现,五大上市险企去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无一逃脱下滑命运,平安人寿(136.17亿元)、人保(461.03亿元)、太保寿险 (345.41亿元)、中国人寿(1288.63亿元)、新华保险(521.6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2.39%、23.2%、22.3%、10.73%和8%。

  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增速下滑趋势仍在延续。高华证券此前发布研究报告中称,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一季度银保渠道首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下滑30%、25%、48%、54%。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利率市场化将通过市场化竞争来确定资金成本和金融产品价格,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收益降低,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因此,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新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式,开发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类中间业务,通过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获取新的盈利点,向大型化、全球化、集团化发展。

  警惕销售误导拖后腿

  多年来,虽经监管部门一再整顿治理,但不论是大型上市保险公司,还是中小险企,有关误导销售的情况层出不穷,已成为银保渠道的一大顽疾。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到多起银保销售误导投诉。李小姐(化名)表示,“去年,在一家银行买了一份理财产品,他们承诺说肯定比存银行收益高,我想银行卖的总不会骗人。结果算来算去还不如存银行,想退保才知道,由于我买的是一款保险,所以只退还很少的现金价值,这才知道上当了。”

  事实上,类似李小姐的遭遇并不在少见。银率网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产品销售误导现象中,把保险当作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位居榜首占比达39.42%。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一些银行业务人员为完成考核目标或出于自身利益,在销售过程采取了一些不规范的销售行为。此外,部分银保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要素存在相似之处,加上长期理财产品稀缺,银行销售人员容易利用这些产品特征的相似性,误导消费者。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表示:“银保业务发展体制问题和发展环境不解决,现行银保模式终究生命力有限。银行一味追求高额手续费但对保险经营机制缺乏了解、银保产品销售队伍不成熟导致销售误导问题长期难以解决。这种情况下,即便银行有利润冲动拉动中间业务,上述问题也会制约了银保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对保险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有保险专家指出:“银保产品自身缺陷导致产品竞争力低下,是销售误导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

  保险学专家刘万副教授指出:“以高收益误导消费者并不利于保险客户市场的长期培育和保险消费观念的正确树立。客观上也会造成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功能高度同质化,不利于细分市场,也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