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已过去半年。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按体系设计,今后将有2亿左右农户需要另寻出路,小规模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将长期并存,农村土地流转应当尊重农民意愿。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指出,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之后,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开始在各地扎根生长。尤其是政策刚下发之后的两个月之内,一些专业大户,赶紧注册登记成为当地首家“家庭农场”。除了早已符合条件、顺应政策正常申请之外,一些农户希望能够享受到惠农政策,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好处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同时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加大对其扶持力度,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并改善其生活水平。
江苏田娘农场如今已经打出了名气。农场规模、经营模式、品牌建设、盈利水平等均走在队伍的前列。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田娘农场考察,并和农场负责人高健浩就农场发展情况等进行了交流。总理对农场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和鼓励,但也明确提出了一点,发展家庭农场要注重“适度规模经营”。
田娘农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公司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并成立了田娘公司,旗下经营的土地总面积达到6800亩,其中2050亩由田娘家庭农场承包租赁经营,发展优质稻米标准化示范种植,剩下的4000多亩则通过吸引周边区域的37户家庭合作社经营。目前,田娘家庭农场已经通过国家级优质稻米标准化示范基地验收,成为农业部“种粮专业大户”。农场种植的大米在该地销售情况良好,很受消费者青睐,虽然价格要高出市场普通大米很多,最高甚至达到45元/斤,但是依然供不应求,每月的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田娘农场的经营效益确实可观,但是其发展模式是否坚持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一要求呢?就目前来看,农业部没有对家庭农场的规模做出明确的上、下界限设定,只是意识到大规模的兼并土地、承包经营,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农场主大面积的承包土地,一旦管理技术、经营水平、市场信息获取能力达不到,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产品不能变现,农产品又不易贮藏和保管,对于实力有限的农场主而言难以承担损失,从而无法支付雇佣农户工资以及土地租金,对农场主和为数众多的农户均不利。社会风险主要指大面积的兼并土地,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和管理,势必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是艰巨任务,我国城镇化率虽然不断提升,但是城镇化水平不高,相应的医疗、社保等制度不健全,农民进城容易,安居乐业难。家庭农场农场的规模过大,潜在的风险提升。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政策动向深度解读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共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面积在200亩左右。田娘农场的规模显然要高出平均水平很多,除了2000多亩农场自己承包租赁生产稻米外,另外4000多亩给37户家庭合作社经营,平均每户的面积也达到108亩左右。一些专家将田娘农场称为家庭农场的升级版,这个说法尚待商榷。家庭农场目前还处在萌芽成长期,对不同规模、各种经营模式的农场都可以给予一定的试验、发展空间,但是急于为一些超大规模的农场的戴上“新帽子”则为时尚早。而且,田娘农场当前发展良好的关键并不是在于其规模,而是他的运作模式、经营管理之道。
田娘农场经过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型合作模式,通过加强对加盟家庭农场的培训,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统一管理和服务,从而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水平和收益。更重要的是农场在生产发展中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构建起“发展养殖业——废弃物收集——资源化生产——返回种植业——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农业经济循环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链。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生态健康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效应已经开始逐渐显现。这才是田娘农场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其作为示范性农场的借鉴意义所在。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