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权健塑料鞋垫售价一千多元 董事长被曝无证神医

2013年07月22日 06: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闫先生父亲所购买的权健产品外包装

  

  价值千余元的权健塑料鞋垫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2日讯(“民生说道”记者 郭晓伟) 近日,据江苏宿迁的消费者闫先生投诉称,父亲花了1100元左右,在宿迁鑫鑫制衣厂内买了一双叫权健骨正基的保健鞋垫。闫先生质疑称,鞋垫无任何功效,竟然还卖这么贵,肯定是不合格产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权健国际自然医学集团(以下简称权健)董事长束昱辉,对方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据悉,权健董事长束昱辉曾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在一些报道中,束昱辉被称为当代神医。但据媒体报道称,束昱辉从来不看病,亦并无任何医治资格。

  制衣厂内卖权健 一双鞋垫千余元

  今年端午节前,江苏宿迁闫先生的父亲突然感觉腰疼的厉害。闫先生的一位亲戚得知此事后,便告知闫先生“有一种叫做权健的保健鞋垫,对治疗腰疼这些症状效果特别好”,并把保健鞋垫的功能说的神乎其神。

  听完介绍之后,闫老先生决定去买一双试一下。

  之后,在这位亲戚的引导下,闫老先生夫妇来到了宿迁市鑫鑫制衣厂。在制衣厂内的一间小房子里,闫老先生花了1100元左右购买了一双名为权健骨正基的产品。

  在得知父亲花了千余元购买了一双保健鞋垫后,闫先生很是吃惊。到底是什么鞋垫,有什么功效,竟然能卖这么高的价格。

  消费者质疑权健鞋垫是不合格产品

  闫先生发现,父亲所购买的的是一款叫做骨正基的产品。

  骨正基鞋垫的功能中显示:鞋垫可以分解足部压力,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深层按摩脚底穴道,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扁平足、高弓足及不正常足型之矫正;内八字、外八字步态之矫正;改善因骨骼变形所引起的疾病。

  一双塑料鞋垫,竟有如此神奇功效。对此,闫先生表示质疑。但由于是亲戚推荐的,父亲依然觉得鞋垫不会有什么问题。在使用了半个月之后,父亲腰疼的症状依然没有任何好转。闫先生决定亲自体验一下鞋垫的功效。

  “我穿了一天权健的鞋垫,根本就没有广告上说的那么神奇,倒是感觉脚很不舒服。父亲买完鞋垫回来之后,我才知道的。如果早知道的话,肯定不会让家人买这种产品,这不就是一双塑料鞋垫么?肯定是不合格产品。”闫先生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到打算如何如何处理鞋垫时,闫先生说,“不是这个正规的产品,购买的产品连发票都没有,更别说退款或者是维权了。”

  束昱辉曾被誉“当代神医” 遭曝无医师资格

  区区一双塑料鞋垫,售价竟达一千多元,权健骨正基到底科技含量有多大?权健董事长束昱辉又是何方神圣呢?

  2003年,国际经济项目管理专业毕业的束昱辉在天津创立权健公司,任董事长。经查询,早在2001年,束昱辉曾被评为当年的“中国新闻人物”,而2005年更是誉为“亚太百名风云人物”。2009年,束昱辉获“2009年度中国自然医学领军人物”称号。同年,束昱辉又获 “特效医术名医”称号。2011年,束昱辉获“中国杰出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除了束昱辉的这些耀眼的名头之外,记者还发现,一些公开报道中曾将束昱辉誉为“当代神医”,并称每天找他看病的人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对此,曾有媒体记者采访权健客服部副总经理朱小姐束昱辉是否学过医学专业,是否是医生,有没有行医资格证时,朱小姐说“束总从来不看病,学过医学但是哪家学校不清楚,不是医生也没有行医资格证。”

  但在2012年,关于束昱辉的一系列荣誉称号,也遭到中国质量万里行的质疑。与此同时,权健在全国发生多起因传销事件被当地政府查处。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媒体的诸多质疑,“无证神医”束昱辉从未正面给出任何答复。


(责任编辑:向婷)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