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求解中小企业发展之困:融资难题+转型困境

2013年07月19日 08:4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李佳霖

  

  企业难,中小企业更难。调查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正在遭遇生存困境——外需下降、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负担过重、转型艰难,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其中,融资难又堪称转型发展的“拦路虎”。

  为求解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解决之道,7月13日至15日,首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在京举行。作为全国首个以促进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交易会,业内人士与专家畅所欲言,实质性的融资谈判一个接一个——

  我国有着1300多万家中型和小微型企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对我国GDP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

  然而,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每况愈下,转型升级一路荆棘。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切实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融资难题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多管齐下。企业要努力转变观念,金融机构要探索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体制机制,监管部门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目前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第一个大困难就是融资成本太高。经济学家成思危在投融会的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小企业要想向银行借钱,首先得靠关系,没有关系借不着。按照银行传统的贷款评估,中小企业通常面临着信用不足、抵质押物不够、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如果“没关系”通常就意味着“没得谈”;第二得舍得花钱。目前,我国不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仍处于监管“盲区”,违规收费现象并不罕见。在一些地方,即使中小企业能贷到款也不是按照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有的要收咨询费,有的要浮动几个点,有的甚至先把利息扣下来。这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非常高。

  因此,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多管齐下。

  从企业方面来讲,中小微企业要努力转变观念,和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更为深入的洽谈,开阔融资思路和渠道。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讲,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应逐步探索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体制机制,开发更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评价体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建议,应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小的机构,如社区银行,小银行等,因为它们天然就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因。另有金融界人士则提出,“要多使用创新产品,譬如金融租赁,因为金融租赁是仅次于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的第三大融资工具。”

  从监管部门来讲,要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力争杜绝暗箱操作、违规操作,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功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建议,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推进政民企交流是一种新的形式。例如,可探索如何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如何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如何解放小微企业贷款的核销程序等问题。

  转型困境

  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会迫使企业自觉转型升级。但仅靠银行和企业的市场行为解决中小企业转型难题效率较低,短期内政策支持与全社会的群策群力更有效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的瓶颈主要有科技研发力量薄弱,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技术设备老化;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技术、品牌、销售渠道等竞争优势,其企业经营转型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

  “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会迫使企业自觉转型升级。优势企业往往通过兼并重组,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说。

  但同时,也有专家学者指出,仅靠银行和企业的市场行为解决中小企业转型难题效率较低,短期内政策支持与全社会的群策群力更为有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将中小微企业作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办文件的重点,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自主创新,加快发展节能减排。

  就此,朱宏任表示,要把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作为政民企交流的基础性工作。面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低,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资金不透明等现状,要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务诚信用工方面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同时,转型升级进程要加快,中小企业沉重的负担也要减下来。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当前依然面临税负比较重等问题。有专家明确指出,这两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慢但支出不慢,所以加大了非税收入。事实上,税负过重不止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抑制了企业的转型步伐。因此,一定要将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如支持中小企业减轻负担,扩大市场准入,减少审批等。

  应对危机

  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也是商业法则。危机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终结,相反,可能是一个新生的信号。小微企业既要有前行的“进路”,又要学会找到可再次发展的“退路”

  在中小企业面临的诸多难题中,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更难。来自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在光伏产业最热的时候,江苏省有1042家光伏企业,但是,在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当地光伏企业已削减至不到200家。市场调节让诸多企业走上了破产、转产和破产重整的多条道路。

  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也是商业法则。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曙光在中小企业困境转机论坛上表示,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以市场化去行政化、去管制化。第二,结构调整不仅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也要注重消费结构调整,但核心是竞争结构的调整,其中包括兼并收购重组。

  危机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终结,相反,可能是一个新生的信号。每年有无数家困境企业进行重组、破产或清算,这其实都是市场中最正常的现象。经济的寒冬为危机并购带来了春天,制造业和金融业的中小企业者都应在市场中做好准备,机会的大门永远会向敏锐的投资者打开。

  “大家应该打破‘破产’就是不吉利的陈腐观念,要看到困境也是机遇,尤其是在新《企业破产法》引入旨在挽救困境企业‘重整’程序的制度背景下,让广大中小企业感受到更多的解困和发展之道。”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高级法官刘敏呼吁,既要有前行的“进路”,又要学会找到可再次发展的退路,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的潜力和空间都很大。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减轻企业税费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2013年03月28日
  • ·“放水养鱼”促中小企业发展    2013年02月24日
  • ·天津中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2013年01月06日
  • ·全国工商联支招中小企业发展    2012年01月17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