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佬“抢市”旅游地产“贴身肉搏”

2013年07月19日 08:49   来源: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潘彧)在一线城市调控严格,二、三线城市地产泡沫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进入旅游地产的企业越来越多。根据统计,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前100位的企业,进入旅游地产领域的已经超过三分之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旅游地产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地产的“资产化”将成为必然。

  知名企业无一缺席

  “现在的新趋势是到大城市附近,在山里或海边开发旅游地产,主要还是因为市中心土地不好拿,而旅游地产由于总价低加之国内投资渠道缺乏,所以这类项目最近销售得还不错。”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表示。

  根据统计,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前100位的企业,进入旅游地产领域的已经超过三分之二。万达、雅居乐、富力、万科、恒大、世茂、佳兆业、中坤等知名企业无一缺席。此外,海航集团、联想控股、华谊兄弟、盛大网络、华东电器等大批与旅游本无概念关联的企业也纷至沓来,“贴身肉搏”日趋严重。

  日前,观澜湖集团也在深圳宣布其要做世界休闲旅游产业的领航者,并推出更加亲民的 “云生活微度假”旅游产品。“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亿人次,行业收入将达到2.5万亿,哪怕只吸引2%的旅客,就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对记者表示。

  或向“资产化”转变

  虽然旅游地产已经四处开花,但是整体来说,旅游地产依然是一个开发周期长,周转较慢,投资量较大的产品。世联集团战略顾问事业部总经理杨文斌在其实名微博中表示,资金的高成本和融资渠道要求旅游地产必须追求短期收益,而配套资源,如旅游地产服务提供商,物业经营平台缺失,也导致了资源整合的困难,只能通过物业销售来实现开发目标。

  其认为,旅游地产的“资产化”将成为必然,包括通过强调物业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通过经营实现作为资产的增值,或者采取售后返租、分时度假、主流产品小型化等形式。


(责任编辑:蒋诗舟)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