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百度豪掷19亿美元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2013年07月17日 08:14   来源:华西都市报   罗提

  百度将出资19亿美元收购网龙旗下子公司91无线,如此天价让其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百度为何如此大方?19亿美元花得到底值不值?业界人士分析,这是百度为进一步加强移动入口布局而进行的战略性收购,“现在看不值,一年后看就值了。”

  网龙昨日发布公告称,百度将出资19亿美元收购网龙旗下子公司91无线已发行的全部股本。该金额超过网龙15.8亿美元的市值,并打破了2005年雅虎10亿美元并购阿里巴巴的纪录,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

  百度大手笔收购,业内分析是为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91无线相当于国产版AppStore,收购91无线,百度形成移动搜索+地图LBS+App分发的移动互联网三大入口。借此百度将PC互联网的入口地位搬到移动互联网。

  网龙投资10万元6年后卖了10亿美元

  公告称,百度将于2013年8月14日前,收购由网龙持有的91无线57.41%的股权,这意味网龙将把10.9亿美元收入囊中。2007年网龙用了10万元人民币,从80后创业者熊俊手中购得91无线前身“iPhonePCSuite”,历经6年时间打磨,其无线智能手机应用分发平台的下载量至今已逾100亿次。昨日,网龙股价暴跌超20%。

  对于91无线剩下的42.59%股权,百度也有意收购,如果其他股东愿意出售,百度将按与网龙签署的相同条款进行收购。

  91无线创始人熊俊或痛失成为亿万富翁机会。2007年他将“iPhonePCSuite”作价10万卖给网龙,两年后与网龙发生分歧,并接受创新工场投资,重新创业,百度19亿美元或将与他无缘。

  百度豪掷19亿美元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百度为何如此大方?业界人士分析,这是百度为进一步加强移动入口布局而进行的战略性收购,也不排除其他收购对手抬价因素。

  有业内人士称,起初腾讯与阿里巴巴都想吃下91无线,腾讯最终因内部有相似业务退出,但阿里巴巴对收购一直表现得很积极。

  据了解,91无线平台集成91手机助手、安卓市场、91移动开放平台、91熊猫看书等产品群,截止到2012年12月,平台总下载数达到 129 亿 次 ,在 iPhone 和Android两大智能手机客户端的市场渗透率分别超过 80%和50%。谁拿下91无线,谁就能占据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半壁江山。

  另据业界人士透露,91无线已经随时可以在香港创业板通过介绍上市(不融资)的方式完成上市,所以谈判筹码大。

  那么,百度这19亿美元花得到底值不值?2004年,hao123是PC互联网入口,百度花了5000万人民币+1000万股权收购,现在hao123每年营收4亿。互联网观察人士梁斌认为,现在买91有如当年买hao123,“现在看不值,一年后看就值了。”

  观察

  中小创业者“委身”巨头的时代

  除了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昨天阿里巴巴还宣布战略投资出境游社区穷游网。这样的收购投资在今年层出不穷。

  上半年,阿里巴巴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股份,百度3.7亿美元购PPS,阿里巴巴2.94亿美元购入高德28%股份。此外,携程、UC浏览器、搜狗、PPTV也传出与巨头接洽的“绯闻”,可以预计,年内还将出现几笔大宗收购。

  大手笔收购频频发生,一是互联网三巨头手上有大笔资金,二是处于移动互联网变革时期,先发优势尤其重要。如微博、高德地图、91无线与UC浏览器都是移动互联网利器。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互联网巨头的收购战,带来了高溢价,中小企业纷纷“委身”巨头,也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韦伟)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