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五年多没有城商行完成A股IPO,多家城商行纷纷传出提交H股上市计划的消息
● 资深股民分析,此次IPO重启预期升温,大盘却震荡攀升,或许是IPO重启的前兆,等待新股
● 券商人士直言,无所谓何时、何种形式的重启,关键是IPO回归常态,长期缺乏融资功能,相当于人的新陈代谢停滞
“鉴于各方势力对新股虎视眈眈的态度,不排除证监会真的采用20家批量发行,这样能够分散打新资金,防止新股首日爆炒。”
等这么久,何时开已不重要
“IPO到底何时开闸?”这是一个连中国证监会都回答不了的问题。7月1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有关IPO重启时间的问题时,仍未给出明确答案。
管理层态度谨慎,资本市场也显现理性力量。近日坊间再传IPO重启时间点是7月末和8月初,A股市场不跌反升。券商保代的话或许点中了市场的小心思:“再过一周IPO停摆就快一年,长期缺乏融资功能,相当于一个人新陈代谢停滞,其结果可想而知。”
IPO作为重要的融资手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点,正在候审的14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体会不浅,“自首批城商行A股上市之后,已经五年多没有新的城商行完成A股IPO”。近日有消息称,部分城商行想“孔雀东南飞”,赴港上市。
何时开尚未确定,但一定会开。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一些机构资金已在市场打下“埋伏”,资深股民也已“调仓换股腾挪一下资金,准备等待新股的到来”。
市场“异动”证监会岂会不知,新股发行改革意见的整改,对各利益群体的诉求,对市场风险的调控,虽不能尽善照顾,但新股首日“爆炒”之类的顽疾定会有所防范。
“前两周,IPO重启传闻再现,A股以震荡下跌回应。此次IPO重启预期升温,大盘却震荡攀升,这或许是IPO重启的前兆。”在多方打听IPO重启时间无果之后,资深股民杨斌在电话中与《国际金融报》记者分享了这两日的分析成果。
尽管坊间对于IPO重启时间点的判断是7月末和8月初。但官方未就重启时间给出明确说明。7月12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此前公布的工作程序安排并无变化,证监会将按照既定程序,对征求意见进行梳理和吸收,适时推出新股发行改革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还将修改发行承销办法。企业发行上市要符合指导意见及配套规则所规定的所有条件,才可拿到批文。
事实上,现在有很多流程要走。“比如补充招股书、落实反馈意见、补充半年报等。7月底开闸确实存在难度。”华北一家投行保代表示。
7月初,坊间有消息称,已有部分创业板项目封卷,预计两周左右能拿到发行批文。同时,还牵扯出批量发行的问题。消息称,约40家创业板公司在IPO重启后率先批量发行的概率比较大。
“6月18日的新股发行培训会上,姚刚表态,‘不再调控发行节奏,不打包发行,但自主择机不排除会出现扎堆发行的结果’,应该会贯彻培训会上的思路,批量主要还是指发批文,至于上市时点应该是自行抉择。”上述华北券商保代称,“其实,无所谓何种形式的重启,关键还是IPO回归常态。再过一周IPO停摆就将达一年,长期缺乏融资功能,相当于一个人新陈代谢停滞,其结果可想而知。”
等了五年,城商行欲投H股
IPO停滞,加之轰轰烈烈的财务核查,使得不少企业终止审查。如今,不少在审企业也已经扛不住,开始寻找其他的出路,尤其是那些等待了5年的城商行或农商行。
日前,有消息称,重庆银行和徽商银行将赴港上市,发行H股。对此,证监会回应称,近日,重庆银行提交了首次公开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到境外上市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证监会正在办理该公司的申请。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徽商银行境外上市的有关申请材料。
自首批城商行A股上市之后,已经五年多没有新的城商行完成A股IPO,尽管从去年开始就已经盛传城商行IPO将会重新开闸,一大批城商行在排队,但至今也没有新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完成A股IPO。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申报名单,包括重庆银行和徽商银行在内,共有14家城商行和农商行提交了IPO申请。此前,还有大连银行,但今年6月3日被终止审查。
上市的方式和门槛不明确,是城商行迟迟未能IPO的主要原因。2011年底,深交所发布了一份《关于城商行发行上市问题的调研报告》,其中表示,推动特色鲜明、定位清晰、运作规范、盈利能力强的优质中小银行上市利大于弊,但也需要探讨针对中小银行的特点,确定“适中”的上市标准。
《报告》称,三类中小银行可以作为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综合经营和跨区域经营,整体实力较强者;在服务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方面核心竞争力明显,已经形成明确市场定位且成长较快的城商行;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城商行,如地处欠发达地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群体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且自身又能获得较好经营绩效的城商行。
然而,时至今日,“适中”的标准都未能付诸白纸黑字,城商行IPO大门一直未开。
这样的静默,却让各家银行感到不安。包括上海银行、成都银行、徽商银行、东莞银行等在申报A股IPO的城商行纷纷传出提交H股上市计划的消息,不仅如此,有消息称,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南昌银行等多家未在A股排队的银行也考虑准备H股上市的计划。
“之前,证监会曾明确表态鼓励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在这方面相信他们会持宽容、支持的态度,但在真正审批时可能不会大规模地放行。”香港一家中资券商董事总经理对记者表示,“事实上,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并不是赴港上市的最佳时机。港股市场银行股的股指较低,发行压力较大。”
一定会来,“打新族”有动作
尽管IPO重启时间还没有最后敲定,但“打新”资金已蠢蠢欲动。
“趁着现在市场表现好,准备获利了结一些,再调仓换股腾挪一下资金,准备等待新股的到来。”杨斌至今仍保持着“打新”无亏损纪录,他对此次重启后的“打新”收益保持极端乐观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机构资金已在市场打下“埋伏”。近期不少发行的债券基金在招募说明书里加入了关于“打新”章节。此外,有媒体报道称,保险机构也在囤积资金等待新股开闸。
“虽然证监会和交易所严防死守新股首日被爆炒,但事实证明这很难做到。”杨斌说,“如果现在IPO重启,根据目前的市场走势,发行市盈率肯定不会太高,这为二级市场预留了上涨空间,在新的政策护航下,破发风险减小,后顾之忧都没了。”
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规定,“发行人控股股东、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开承诺:所持股票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
不过,杨斌也看得很明白,新股的“低风险收益”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机构对于规则的熟悉和掌握,新股收益率会越来越低。
“鉴于各方势力对新股虎视眈眈的态度,不排除证监会真的采用20家批量发行,这样能够分散打新资金,防止新股首日爆炒。”上海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人士则认为,在证监会改革思路之下,此次“打新战役”或许没有预想中那样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