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平稳运行的态势,直接回应了之前流行的各种“看空论”、“熊市论”。下半年随着一些重点项目的展开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我国经济有能力完成年度预期增长目标,为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空间。
经济增速
调结构的同时实现稳定增长,回击了看空唱空
一季度7.7%,二季度7.5%。不仅低于去年同期8.1%,也低于去年四季度的7.9%。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
近期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不断回落,逼近荣枯分界线,6月份进出口数据不佳,看空、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更加明显。一些机构甚至担心经济增速很快会下降到5%-6%。
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国内经济增速从高位平稳回落,既有长达30多年经济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也是国家为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动调控的结果,还有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不振的因素。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上半年的“调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挤水分。今年一季度,外贸的高速增长引发各方关注。通过打击套利贸易等行为,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2%。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的高档餐饮消费下降了70%。
去杠杆。大量的信贷资源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行业,积累了不小的金融风险。今年年中爆发的“钱荒”就是“去杠杆”的表现。
去产能。近年来,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以及风电设备、光伏等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今年中央坚持不用刺激政策,并强化环保指标,将一部分落后产能逐渐淘汰出局。
主动调控造成的经济增速下滑,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看却是有益的。
居民收入
上半年就业总体平衡,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经济增速下滑,对于政府来说,感受最明显的是财政。居民感受最明显的无疑是就业和收入。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491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111万人,同比增加444万人,增长2.7%。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477元,同比增长12.6%。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32万人,相比去年同期的694万人继续增加。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处于总体平衡的状态。
未来展望
转型阶段实际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大转型阶段,既不能过于悲观,也不应过于乐观,实际经济增长率可以稳定在7.5%左右。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称,三大因素将支撑中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温和复苏:持续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稳定的民间房地产投资;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改善;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
德意志银行将我国经济全年的GDP增长预测从7.9%下调至7.6%。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三年内会进入一个调整期。今年三、四季度增速预计为7.4%和7.1%。
业界观点
应容忍经济增速一定的回落
我国经济增长的“下限”在哪里?如果从年度预期目标看,是7.5%左右。如果从“十二五”规划来看,是7%。如果按“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要求,考虑到2011年和2012年经济分别增长9.3%和7.8%,后八年只要平均增长接近7%即可。
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认为:“下限论”是一种“底线思维”: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潜在增长率,主动调结构但不能危及经济稳定。“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绝非经济失速的风险,而是对既有增长模式的过度依赖。”张茉楠说。她认为当前应容忍经济增速一定的回落,推进中长期的改革和结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铁路、公路、电力等基础性行业还有可观的增长潜力;我国在市场规模、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等方面,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优势。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