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繁华散尽迎行业寒冬 工程机械租赁业初尝扩张恶果

2013年07月15日 09:23   来源:经济导报   记者 时超

  就像是一场烟花,从受益于4万亿元投资出现爆发性增长,再到房地产受严控下的日渐趋冷,短短数年,工程机械租赁业就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轮回。对于众多从业者来说,是坚持还是退出,成为最纠结的问题。

  “好的时候一年就能回本,现在真的很难说。”12日,济南二环南路西段的一间门头房内,张学胜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门外“机械租赁”的牌子下,一台小型推土机和一台小型挖掘机在小雨中静静地等待着新工作的到来。

  同张学胜一样,多名从事机械租赁的人士都在等待,在他们眼中,以往多得干不完的活,现在必须要通过关系才能抢到。与此同时,工程款拖欠、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也在侵蚀着他们的利润,甚至波及上游公司。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近日称,今年1-5月份仅挖掘机销售一项就同比下滑了13.9%,而多类产品销售不景气,也令今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资金紧张的状况未有明显好转。

  机械行业的“寒冬”何时过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由盛转衰

  在张学胜的脑海中,一台机器每年净赚十几万元的日子像是在昨天。

  “2010年花10万元买台机器,不到一年就能赚出本钱来。”张学胜说,彼时4万亿投资在各省市发酵,大小工程项目纷纷启动,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抢机器的人,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小机器包月少于1万元,大机器包月少于两万元的活,都没人愿干。”

  在火爆的行情下,有一台挖掘机,就意味着种下了一棵摇钱树。于是从业超过10年的张学胜突然发现,周围出现了很多新面孔。“都是看着这个行业挣钱才一头扎进来的,不少还贷了款,一下就进三四台机器。”

  “2010年的销售行情确实很好。”位于济南二环北路的龙翔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赵军向导报记者回忆说,在旺盛的需求以及国内各大生产商的强力促销下,各类机械的销售量大幅提升,“当时为了抢市场,好多厂家都推出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客户参与,尤其是挖掘机,都传其盈利能力最强,所以卖得最好。”

  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大量竞争者拥入,令业内人士自己都感到混乱,整个市场的突然萎靡,更令人措手不及。导报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开始,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不断推出,限购令的出台更带来沉重打击,房地产开发热戛然而止。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国内企业资金链备受考量,新项目建设完成后仍拖欠项目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整个工程机械租赁市场从2011年开始迅速入冬。

  “我就遇到过甲方拖欠的事,而且一拖就是半年。”与张学胜相识的贾强对导报记者说,“去年初给一个房产项目干了3个月,6万元的工程款只给结了一半,剩下的款到了年底才要到,为了要这笔钱我跑了几十趟。”

  在张学胜看来,如果他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扩规模,不贷款,恐怕撑不到现在。“欠款时间长是一方面,还有人力涨得太快,从2010年到现在至少翻了一番。要是贷了款、还要雇人开,现在早被拖死了。”

  贾强表示,其从事工程机械租赁的朋友中,确实有人因为资金链断裂,不得不盘出机器用以偿还贷款,甚至为此还垫付了部分资金。不过,导报记者致电该人士时,其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导报记者在二环南路采访的诸多小型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的负责人均表示,生意与往年比相差较多,工程越来越不好干。“除非跟建筑公司关系很铁的那种,可以保证不受影响,一般都是到处抢活干。”一家公司负责人如此说道。

  当然,这并不是济南一地的情况,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此前的统计显示,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平均违约率已经达到25%-30%,这意味着实体经济不景气的风险,已经一步步传导到工程机械的销售商、融资租赁公司和银行。“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严重情况。”华泰证券一名分析师在报告中分析说。

  租赁危机

  实际上,在上述产业链条中,除了参与其中的中小租赁企业,有着大型生产销售企业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大,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导报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开始,以庞大集团为首的多家汽车集团开始进军融资租赁业,并推出各种服务,满足购车者的要求。以庞大集团的重卡销售为例,客户可以使用三种财务杠杆进行购买,首先是分期付款,其次是厂家金融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由庞大集团向银行提供担保;第三种,就是利用庞大乐业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平台,将自有资金借予希望购车的客户。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降低了购车的门槛,激发了购车者的积极性。”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侯长禄对导报记者表示,在经济上行期时,客户会非常乐于利用融资租赁这种模式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扩大自己的规模。

  不过,导报记者注意到,即便进入行业低迷期,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对发展融资租赁的热情依然不减。仅2012年,就有熔盛机械、福田汽车、中联重科等公司在融资租赁业有新举措。其中,中联重科的融资租赁占营业收入比重更是从5年前的5%左右上升到如今的50%以上。

  对此,侯长禄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令客户争夺白热化,融资租赁能够引来更多的客户,自然也受企业欢迎。导报记者12日在济南采访徐工、龙工等几家机械工程设备销售商时也发现,其在产品销售中依然可以用分期购买等方式。

  不过,在行业风险乍现之时,快速增长的融资租赁业务带来的风险也令人心惊。

  “如果客户违约,那么这笔钱谁来还,机器拉回来怎么处置,我们当时都很担心。”赵军说。侯长禄则认为,出于市场竞争,一些融资租赁公司的条件开始不断放宽,如放松客户资质评审等,令一些没有工程机械经营经验、还款能力较差的客户进入其中,从而增加了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公司应收租金回笼的风险。

  这一风险从国内各机械厂家应收账款急速增加的表现中暴露无遗。以今年一季度为例,徐工机械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分别比去年年底增加了26.45亿元和6.8亿元,达到203.85亿元和32.4亿元。

  “下一个波及的行业就是银行,很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逾期贷款。”侯长禄说。导报记者发现,为了应对风险的增加,已经有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上调了首付比例,提出了更多贷款限制,前期的激进销售模式已然降温。

  “现在的情况是市场已经饱和,除非整个经济环境转暖,否则厂家都要为之前的过度扩张埋单。”一家位于二环北路的道路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副总经理徐乐慧对导报记者表示,现在企业做的除了控制产能,还要完善产业链,建立二手再销售和二手再租赁机制,“尽量把损失降到最小。”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