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李泽刚:改革红利将在今年四季度显现

2013年07月15日 08:33   来源:金融投资报   

  今年上半年,“阳光化”私募产品“和聚1期”净值增长11.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2.8%,跑赢大盘24.2个百分点。特别是从2009年7月14日开始到2013年5月24日,在市场从3493点下跌到2597点的过程中,和聚1期实现了绝对回报63.71%,超额相对回报89.36%的业绩。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于7月12日专访了管理该私募产品的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刚。

  上半年操作有得有失

  “总体而言,2013年上半年和聚的业绩较为稳定,管理几只产品都获得10%以上的收益。但在组合管理的过程中,也是有得有失。”李泽刚说,在收获方面,配置方向基本得当。他表示,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重点配置了较大概率穿越经济周期的领域,如军工、新材料、城市轨道交通等,都取得超过20%的收益的业绩。

  而和聚取得优异成绩的另外两个因素分别为:一是选股策略正确。阶段性获取了部分个股的主升浪,主要是1季度重点配置了部分突破型的公司;二是很好地回避了大盘股的价值陷阱。在弱势经济格局下,上半年的大盘股在存量资金博弈中遭到了无效的消耗。

  李泽刚向记者同时坦言,2013年上半年也有失误:一是从2012年开始配置的电力股,在今年2季度平均下跌了15%以上;另外一个失误则在于“踏空”了环保、电子、TMT、互联网、医药等几个强势板块的机会。

  A股市场环境仍然严峻

  李泽刚说,从2011年开始,中国各产业陆续暴露出了产能过剩的严峻局面。不仅在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造船航运等传统行业爆发了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就连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光伏、风电以及部分所谓的新材料领域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过剩的产能已经开始危及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李泽刚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企到民企,在此轮金融危机下鲜有破产者。市场经济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法则,在此轮调整周期中失效。而在各领域的拯救行动中,风险正逐步渗透到金融体系以及政府的资产负债表。

  那么,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有何建议?对此,李泽刚认为,中国经济的出路在于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是开启中国新一轮制度红利的钥匙,改革红利将在今年四季度显现。

  在产业方面,拆除国有资本对部分传统经济领域的垄断,引入社会资本,提升产业的效率,降低无谓消耗的冗余成本。包括能源、通信、交通运输和金融体系。

  在资本市场方面,下大力气推进市场化建设,以新股发行制度为契机,从根本上消除寻租的土壤。平衡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的双重职能,尤其是建设起投资者作为市场化主题,用资本促进对有限资源向强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配置,从机制上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在金融市场方面,大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促进资本的更高效流动和配置。

  下半年三大主线有机会

  李泽刚说,2013年是中国经济转型过渡的一年,也是经济政策调整的重要一年。流动性紧张下央行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虽然短期流动性得到缓解,但利率、融资成本趋升后将使得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面临更大考验。

  不过,李泽刚认为,市场风险得到较大释放,大批个股已获充分的安全边际。“下阶段行情的启动关键很可能是来自制度改革,乐观估计将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开始显现。目前我们需要的是穿越周期的眼光和再多一点点的耐心!”

  李泽刚说,他们将重点关注以下主线的投资机会:一是穿越经济周期的军工、环保、城市轨道交通;二是在周期底部的行业里具有竞争力优异,率先走出周期的反转型企业;由国有资本垄断的交通、通讯、传媒中的优势企业;三是低估值的超预期强势企业。

  此外,李泽刚表示,上半年小盘股普涨,但随着市场的回调,风险累计较高,在整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下半年风险大于机会。创业板整体处于风险区域,但经济转型期,投资者仍会持续给予成长股以溢价。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