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至今,中国金融领域可算“风起云涌”:银行间市场出现所谓“钱荒”,货币利率波动如“过山车”;广义货币投放量增速从高位下落了近两个百分点;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也不断出现。对此,央行14日做出回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下旬以来,随着央行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利率,以及时点性、情绪性因素的逐步消除,货币市场已恢复平稳运行。
这位负责人表示,6月份,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一度出现波动,全月拆借和回购平均利率分别上升至6.58%和6.82%,这种利率的短期波动有多种原因,既有美国退出量化宽松 (QE)预期等带来的外汇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有节日现金投放、补缴准备金、税收清缴等时点性因素的影响,既有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有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情绪性因素,还有监管政策集中出台的叠加影响。
他强调,中国货币市场已恢复平稳运行。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总体上看,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裕的。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变化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审慎稳健经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7月13日,中国央行发布了201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较上月末下降1.8个百分点。
央行负责人对此回应称,6月份货币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是存款同比少增。主要是随着相关金融管理政策出台,特别是中下旬后商业银行按照宏观审慎要求,加大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力度,适度调整了月初过快的信贷投放节奏,同业运用渠道有较大幅度的收缩。加之上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对货币增速也有一些影响。此外财政存款同比少减较多,由此也相应地少增了一部分存款。总体来看,6月M2增速放缓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也更趋近于年初确定的13%的预期增长目标。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