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下放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提及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时说过的一句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更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围绕审批制度,先后数次下放审批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当前阻力重重,尤其当落实到基层时,调整难度不小,因为牵涉其中的相关利益方太多。”7月10日,一位地方发改委官员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在既有的政策导向下,这把张开的改革之弓,能否射出成效,以及将来的落实程度仍待考。
多部委下放审批权
从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就备受舆论关注,其中行政审批权的下放和取消,被看做是机构改革的标杆。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公布了其中104项的清单,重点涉及经济领域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以及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投资城市轨道等重头项目的审批权力。
6月28日,简政放权比例最重的国家发改委又公布一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
根据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国家发改委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6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4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12项。
具体来看,取消的项目包括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企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项目核准等。下放的项目则包括企业投资在非主要河流上建设的水电站项目核准、企业投资分布式燃气发电项目核准等。
除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委在日前陆续公布的“三定”方案中,都已不同程度地取消或者下放大批行政审批权。
基层改革阻力重重
行政审批制度,这个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如今的改革下,正给一些部门带来阵痛。
目前,部分行政机关存在乱设审批事项、设置条件等现象;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的关系没理清,存在行政许可审批与非行政许可审批划分不科学的问题。
“行政审批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阻力重重,尤其当落实到基层时,调整难度不小,因为牵涉其中的相关利益方太多。”7月10日,上述地方发改委官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该人士以自己所在的部门为例,指出由于手握行政审批权,长久以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好。如果大手笔削权,对与其部门类似的其他基层政府部门来说,无异于一次明显的阵痛,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由此带来的阻力不是短期内能轻易解决的。
他同时表示,从人事关系的角度考虑,一旦大手笔削权,必将牵涉到原本依仗行政审批“过活”的人员,这其中包括在编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且临时聘用人员由于抗风险能力低,更容易成为削权改革过程中的淘汰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建议,非公共领域的行政审批是可以取消的,比如竞争性商品的生产或流通不需要行政审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走两条路:首先是立法;其次是靠政策扶持。所谓立法,即行政许可法,要详细规定审批行政许可的范围、设定、程序,限制了许可的事项。在政策层面,决策层有必要对某些行政许可事项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