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石油否认煤层气井停工 年内目标产量难实现

2013年07月11日 07: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曾经让众多企业为之疯狂进而跑马圈地的煤层气目前陷入了困境。

  近日,有消息称,中石油2000余口煤层气井,由于产气量低于预期,难以承受上百亿元的巨大投入而暂时停工。

  但是,昨日,中石油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否认了煤层气井停工一事,并称公司2013年有望实现煤年层气产量目标,坚持提高其2015年煤层气产量目标。

  而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石油在内的三家全国煤层气产量最高的企业均未完成今年一季度预定的产量目标。

  有分析师表示,目前,煤层气开发的技术还未过关,而煤层气产量目标又过高,煤层气行业的发展并不太理想,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企业制定的产销目标均未完成。企业此前盲目投资上项目的心态更是催生众多问题的主要因素。   

  否认不堪忍受巨额成本

  2000余口煤层气井停工

  日前,有消息称,中石油计划投资超过百亿元在山西、陕西等省份开采的2000余口煤层气井暂时停工。原因是产量低于预期,加之技术问题,造成成本和收入严重倒挂。 

  根据中石油煤层气项目负责人的介绍,从已打井的数据预测,2000余口煤层气井,会有近700口井不出气,即便是出气井最高产量也只有1000多立方米/日,最低的产气量仅为200立方米/日。按照目前的平均产气量计算,2000余口煤层气井总收入仅约40亿元。

  而上述煤层气井的投入却是巨大的。

  相关人士表示,按直井最低150万元/口、定向井最低200万元/口、水平井最低1200万元/口的成本计算(以上成本均不含压裂成本),投资成本为78亿元,而实际的投入却要过百亿元。

  巨大的投入和过低的收益,令中石油颇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另据记者据了解,上述2000余口煤层气井恐怕今年都无法开工。

  但是,中石油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否认了煤层气井停工一事。

  他表示,公司2013年有望实现煤层气年产量目标。而公司继续坚持提升其2015年煤层气产量目标,鉴于煤层气过去几年所取得的进展,没有理由降低这个目标。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总经理接铭训在去年曾表示,中石油将重新制定煤层气发展规划,把其2015年的产量目标从此前的40亿立方米提高50%,至60亿立方米。

  一直以来,中石油试图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和销售商。而这几年来,中石油投资超过百亿元用于煤层气产能的扩张,希望到2015年煤层气的销售量占全国比例超过40%。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煤层气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开采技术问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此影响,大部分煤层气井出气不稳定。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各大煤层气生产商大规模上马项目也主要是看中了煤层气的增长潜力,但利用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企、技术要求较高等因素仍将长期困扰相关企业。   

  煤层气产量目标虚高

  盲目上马新项目陷困境

  煤层气开发停工的后果就是,今年的产量目标恐怕无法实现。 

  今年一季度,中石油、晋城煤业、中联煤这三家全国煤层气产量最高的企业均未完成今年预定的产量目标。 

  中石油一季度煤层气产量为18576万立方米,占全年目标的19.4%,利用量为18576万立方米,占全年目标的19.6%。

  从整体来看,一季度全国所有企业的地面煤层气产量为69599万立方米,占全年目标的19.9%,利用量为53294万立方米,占全年目标的17.8%。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今年煤层气产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宛学智表示,煤层气行业的发展并不太理想,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企业制定的产销目标均未完成,极大地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指出,2015年全国要实现30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煤层气产量为125亿立方米;而2012年与2011年115亿立方米的产量相比,增幅仅为8.7%。

  按照目前的出气速度,煤层气“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将难以实现。 

  企业一窝蜂的上马煤层气项目,产量目标越调越高,不顾技术上的短板而酿成了今日的苦果。

  在宛学智看来,煤层气产量目标过高是客观事实,企业盲目投资上项目的心态更是催生众多问题的主要因素。煤层气在短期内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太大,企业、投资者不应盲目看中煤层气的发展前景而不顾投资收率等硬性指标的约束。另外,地方政府积极鼓励煤企上马煤层气项目的做法有失妥贴。

  他认为,煤层气的长期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在能源构成中所起的作用非常突出,规模化经营是煤层气开发的重要原则,油企、煤企应积极提高产能集聚度,合理优化生产线布局,同时也要适度控制项目上马的数量。

  (证券日报 李春莲 )


(责任编辑:郑海斌)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