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数字出版产业有望迎政策扶持“第二波”

2013年07月10日 09: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姚轩杰

  7月8日-10日,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京开幕,出版企业如何突破数字化转型的瓶颈仍然是与会人士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传统出版企业在内容数据库、电子书包、数字内容平台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部分企业开发的项目已有较好的盈利。但面对电商、IT技术商、电信运营商等多方夹击,传统出版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对行业和企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小结,并加快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新闻出版和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顺利完成。

  政策扶持有望加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规模达1935.49亿元,比2011年增长40.47%。“在过去的一年中,数字报纸、电子图书均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长幅度均超过30%以上。特别是电子图书收入规模31亿元,是2011年7亿元的4.43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说。

  根据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2012年我国18至70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别小看这一个多百分点,我国人口基数大,这意味着一年使用数字化阅读的新增人数有2000万左右。”

  然而,数字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的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指出,出版企业的先进技术转化能力普遍偏低,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化状态,转型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数字出版已有的商业模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雷同性,成熟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孙寿山强调,根据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的规划,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中,数字出版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此外,今年总局将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要按照《新闻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数字出版“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部署,对行业和各大企业面临的难题、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分析,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转型需靠差异化发展

  谈到数字出版,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将纸质书电子化。在互联网时代,不少出版企业的确只做了“搬运工”的工作,在网络盗版严重的情况下,获得盈利的可能性极低。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更加深入,许多传统出版企业摆脱了“搬运工”的角色,开始步入数字技术自主探索之道路。中南传媒开发的电子书包工程,凤凰传媒开发的职教服务平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平板电脑、IPAD、手机的广泛应用,付费阅读渐行渐近。

  但未来的路如何走,业内依然有不同的意见争论。在同期举行的数字出版高峰论坛上,多位出版集团高层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面对电商、IT技术商、电信运营商等多方夹击下,传统出版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转型不成功的风险不小。绝大多数出版企业是国有企业,还面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使得大家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进入一个看不到清晰未来的领域。”一位国有出版集团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数字内容平台方面,以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苹果商店、亚马逊电子书为代表的平台早已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以内容资源为优势的出版企业是否还需要自建投送平台,话语权如何保障?

  出版业内人士认为,以技术为先导的数字内容平台,IT和通信公司具有先天优势,出版企业不可能竞争得过人家。前几年,一些出版企业自建平台最终只能在企业内部运用,不能真正推向市场。因此,出版企业必须差异化发展避开正面竞争。

  中南传媒相关人士表示,出版企业发展特色的数据库资源、开发在线教育平台是可取之道。“这都是以出版企业的内容资源作为基础发展的特色数字内容平台,学校、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的采购与合作就是收入来源。”此外,与上述技术商合作发展电子书付费阅读也是重要途径,但前提是版权保护的政策须跟上。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