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数据,6月份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创4个月新高。有关专家指出,6月CPI上涨主要受去年基数较低影响,翘尾因素作用大。目前物价形势整体平稳,预计下半年整体通胀将呈温和上涨态势。
【食品价格影响越来越大】
6月CPI重拾升势主要还是小猪和蔬菜鲜果等食品推动的。统计显示,6月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59个百分点。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9.7%,鲜果价格上涨11.4%。除食品因素外,房租等非食品因素也有一定上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对本报记者说,CPI涨幅中,食品因素大,而在非食品因素中,房租涨得快,这反映了城镇化过程中人工成本在上升。今后食品价格将对CPI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实,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5月份是持平的,之所以同比上涨,皆因翘尾因素作怪。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6月份CPI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为1.9个百分点,比5月份增加了0.6个百分点,6月份翘尾因素的增加,与去年6月份价格环比下降有关。去年6月份CPI环比下降0.6%,既是今年6月份翘尾因素增加的原因,也降低了今年6月份CPI同比指数的对比基数。因此,尽管今年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5月份持平,但受对比基数降低0.6个百分点的影响,同比涨幅还是比5月份相应扩大了0.6个百分点。
【年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小】
专家们一致认为,不能说现在已进入物价上升拐点。目前CPI整体平稳,下半年会有温和上升,但不会超过3%,远低于3.5%的物价调控目标。
清华大学一份报告称,通胀压力好于年初预期,CPI数据相对平稳。清华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的宏观模型预测,下半年通胀的月度同比数据将维持在2%-3%区间,全年通胀为2.5%。
“从统计数据看,目前通胀主要来自成本上升的推动,而非需求推动。成本上升对物价的推动比较缓和,具有长期趋势。不能说现在已进入上升拐点。未来物价总体平稳,趋势是向上走,下半年CPI可能近3%。”张茉楠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今年以来CPI同比整体在低位运行,下半年物价运行仍将总体平稳,全年CPI同比上涨2.6%左右。受目前国内经济总需求不足、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通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年内物价上涨的需求端压力较小。
“下半年食品价格将逐步回升,但力度有限,难以快速抬升整体物价。”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另外,国内投资领域的过剩产能将持续对PPI产生抑制,工业品价格不会明显回升,下半年PPI环比依然在零左右,全年PPI涨幅为-1.7%。预计全年CPI涨幅在2.5%左右。
【货币放松可能性不大】
大多数专家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或许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连平认为,目前国内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近期央行重申年内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未来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货币政策肯定不会放松,中央要通过收紧流动性基本面空间来倒逼经济改革”,张茉楠指出,从新颁布的金融支持经济改革措施看,是不再放增量的。货币政策是总量调控基调下进行存量优化。
澳新银行认为,温和的通胀表现与近期央行收紧市场流动性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反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收紧流动性的举动,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过快增长的行为。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称,下半年流动性的状态取决于央行的态度。当前央行主要靠警告、震慑来压制风险偏好,促使商业银行以更加谨慎的方式来管理资产负债表;但主要还是抑制增量,若实行紧缩导致存量资金链断裂,“底线”将难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