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洋奶粉降价被指缺诚意 高营销费挤压降价空间

2013年07月09日 09:03   来源:长春晚报   

洋奶粉降价喊冤被指缺诚意

资料图片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以往不停提价的洋奶粉,部分品牌近日艰难地喊出“降价”。继惠氏针对一些非主营产品降价后,美素佳儿推至在中国市场的全线产品,不过,5%的降价幅度,则令消费者感到“不解渴”。

  迫于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压力,近期包括惠氏、多美滋、美素佳儿等三家洋奶粉企业宣布降价,但目前出台降价措施的仅有惠氏、美素佳儿。广州乳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称,洋奶粉降价行为缺乏诚意。

  对此,一些洋奶粉企业却叫苦不迭,直言利润空间小,降价难。事实上,高营销费用是洋奶粉价格难降的主要原因,洋奶粉企业在中国不计成本推高营销费用令洋奶粉价格节节攀升,骑虎难下,最终降价也只能小打小闹,难显诚意。

  奶企纷纷上演“降价秀”

  乳业专家宋亮称:“更令人气愤的是,多美滋、美赞臣、雅培这几家销量最大的洋奶粉迟迟未出台降价措施,毫不夸张地说,几家在进入中国近十年内,攫取了至少百亿利润,理应第一时间降价。”

  宋亮坦言,相信在发改委的压力下,会引发新一轮洋奶粉降价潮,但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并且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

  高营销费挤压降价空间

  一位洋奶粉国内总代理告诉记者,每罐洋奶粉的生产成本仅40元-60元,售价却达200元,甚至400元以上。

  面对着如此大的价差,洋奶粉的降价空间还有几何?一位洋奶粉企业销售负责人则坦言降价难,洋奶粉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毛利率虽然高达60%左右,但真正的利润率只有10%左右,可以降价的空间很小。

  一位洋奶粉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营销费用是最大头,此外,税收、运费也推高了洋奶粉价格。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一般进口洋奶粉进入中国后要交10%的关税、17%的增值税、运费5%,终端售价10%~15%的总代理费、终端售价20%的各级经销商费用、终端售价10%左右的终端门店费用,层层费用大概占一罐进口奶粉终端售价的70%,其中,50%源自营销推广费用。

  相关链接一

  贝因美奶粉含少量反式脂肪

  过度食用可致心脏病

  本报综合消息

  日前,有港媒选取中国内地销售的奶粉样品送检,结果显示,贝因美和圣元婴儿配方奶粉每100克中均含0.4克反式脂肪,伊利婴儿配方奶粉为0.6克,而同时送检的美赞臣和惠氏两个国外品牌均未显示含反式脂肪。

  尽管上述三种国产奶粉的反式脂肪含量尚未超出内地和国际安全标准,但专家提示称,如婴儿摄入的脂肪所含反式脂肪过多,可能会影响婴儿大脑和眼睛发育,长期过度食用反式脂肪可能导致心脏病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说,把反式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才会安全,对婴儿来说更是如此,因为配方奶粉是婴儿的主要食粮。

  目前,内地法律没有规定婴儿配方奶粉包装须注明反式脂肪含量,这三种奶粉包装上也均未注明含有反式脂肪。

  针对此事,贝因美对媒体回应称,公司从未在奶粉中添加任何违反内地法规的物质。

  另外, 贝因美周一午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自2013年7月10日起,对公司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品项标准出厂价下调5%-20%。

  贝因美表示,本次价格调整有利于提升公司奶粉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201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强化内部费用控制、调整营销策略、优化供应链消化降价带来的压力,本次价格调整行为不会对公司2013年整体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多美滋宣布降价5%至20%

  承诺价格一年不变

  本报综合消息

  多美滋8日发消息称,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展开的反垄断调查。多美滋已参照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自查,确保经营行为完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多美滋称,该公司计划于7月9日起正式调整旗下主力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价幅度为5%~20%,并将尽快促成在各零售终端实施。降价产品涵盖了多美滋在中国市场各个阶段的高中端产品,包括新上市的热销产品优阶系列。所有阶段产品的用户和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均可享受到此次降价带来的实惠。

  多美滋承诺,所有上述产品在今后一年内保持价格不变。

  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日前证实,该机构正在对合生元等奶粉品牌进行反垄断调查。雅培、美赞臣、惠氏、多美滋等进口奶粉品牌也包含在列。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发改委启动本次调查源于涉案奶粉企业通过控制经销商转售价格等方式,排除、限制了品牌内的价格竞争,抬高了乳粉的价格。从2008年以来,上述奶粉品牌的涨价幅度高达30%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反垄断法》规定的罚款区间为“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此前茅台、五粮液在遭到反垄断调查后积极配合,发改委对其罚款最终均按照“1%”这一“下限”来执行。遭到调查的奶粉企业纷纷加入降价行列或为换取“轻罚”。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