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五年踏步不前 农银汇理为何吐出“金汤匙”?

2013年07月08日 08:56   来源:北青网   

  银行系基金公司因其先天优势,在未来“大财富管理时代”的竞争格局中必将抢得先机,这是业界所公认的。然而,银行系公募同样有“富爸爸穷孩子”。

  资料显示,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下称“农银汇理”)成立五年来,行业规模排名原地踏步,悄然成为银行系公募中为数不多的“穷孩子”。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如果这个“穷孩子”再不觉醒,很有可能成为银行系公募的“熊孩子”。

  五年规模排名挣扎

  “背靠大树好乘凉”。凭借大股东的渠道优势,银行系公募大多是含着“金汤匙”诞生的,但农银汇理却在成立之后的五年时间中,不仅将口中的“金汤匙”吐了出来,还悄然成为“五大行”基金公司中的掉队者。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农银汇理管理的基金份额规模总计159.94亿份(剔除ETF联接基金,下同)。而就在今年一季度末,农银汇理的管理规模尚有274.49亿份。也就是说,今年二季度,该公司管理规模总体净赎回114.55亿份,缩水比例达到41.73%。

  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末274.49亿份的规模也是农银汇理成立以来规模的“峰值”,为其首次突破200亿份大关。但这种突破似乎是“昙花一现”。

  记者查阅农银汇理成立五年以来每个季度的规模变化情况发现,2010年以来的三年间,农银汇理管理规模多数时段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2010年一季度末,农银汇理管理的基金份额规模为193.67亿份,为其成立之后管理规模首次尝试冲击200亿份大关;之后几经波折,今年二季度末又回落至159.94亿份。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典型的不进则退”。

  而从行业规模排名来看,2008年年末,农银汇理成立当年以97.24亿元净值规模在所在公募中排名第40位;2009年年末,该公司净值规模为131.73亿元,行业排名第41位;2010年年末,农银汇理净值规模为185.07亿元,排名全行业第37位;2011年年末,该公司净值规模为145.35亿元,排名行业第36位;2012年年末,其净值规模排名为行业第39位;而截至今年6月末,统计显示,农银汇理在全行业的规模排名是第38位。

  而同样是大行旗下基金公司,2012年净值规模排名较前一年度则普遍提升,其中,工银瑞信基金提升2个名次,建信基金提升了6个名次,而中银基金更是大幅提升了10个名次。近5年来,中银基金管理净值规模由2008年年末的第29位迅速攀升至2012年年末的第8位,规模5年间扩大了3.5倍;而同期建信基金净值规模排名提升10个名次。

  盈利能力远逊同类

  作为大行旗下的基金公司,银行系公募每年所贡献的净利润在大股东的大盘子中而言可谓“沧海一粟”。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即使盈利占比甚微,但近年来各大银行对旗下基金公司的考核指标却越来越严格。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常理来说,农银汇理成立以来的业绩可能很难让大股东满意。

  虽然对于其他“五大行”旗下的公募,农银汇理成立的时间相对稍晚一些,“但这并不构成其行业排名‘原地踏步’的充分理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很多没有银行大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近些年来都获得不错的规模扩张,农银汇理显然是掉队了。”

  而记者查阅农业银行的年报发现,农银汇理管理规模的停滞不前也直接导致其盈利能力不足的尴尬。

  2008年,农银汇理实现营业收入4062.50万元,净利润为-3162万元,在当年有可比数据的42家公募中排名“倒数第二”;2009年农银汇理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净利润1038.60万元。而交银施罗德基金同一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44.59%,至3.62亿元;2010年,农银汇理年度盈利创下6292.50万元的历史峰值。不过,随后两年公司净值却逐级下滑:2011年,实现净利润4357.60万元;去年,净利润仅为3006.50万元,同比下滑32%。而从今年前两个季度农银汇理的管理规模变化看,农银汇理今年要想实现盈利突破难度不小。

  有分析人士指出,管理规模、盈利能力表现不佳,与农银汇理旗下产品较为平庸的业绩不无关系。而今年一季度,农银汇理规模突然增长,主要受益于其一季度成立的7天理财货币基金。“此类基金虽然在短期内对管理规模提升作用明显,但其对管理费收入的作用却十分有限。”他表示。

  信任危机的“杀伤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下称“农银汇理”)陷入如今的尴尬处境同样如此。

  多位公募业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公募整个行业而言,每当发展出现问题,人们总会归结为一个症结,就是信任危机。

  品牌危机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而在公募基金行业,这张“脸”就是公司的品牌形象。而农银汇理可能正面临着这样的品牌形象危机。

  今年5月初,农银汇理被曝出卷入“债市风暴”。不过,让市场感到惊讶的是,面对市场非议,农银汇理无论是在官方网站还是对外信息披露的部门,全部选择了三缄其口“不做官方回复”的态度。而记者多次致电农银汇理相关人士欲了解情况,也被告知“无法回复”。

  而同样被卷入“债市风暴”的另外两家基金公司,无论是万家基金还是易方达基金,都在消息曝光后第一时间,给出了官方的正式说法并做出相关补救措施,公开致歉。对此,有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卷入这类“丑闻”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显然难以让人信服。而在业界人士眼中,“有问题就承认,没问题就澄清”,这一行业内直面危机的基本做法似乎在农银汇理身上看不到,对品牌的“杀伤力”极大。

  一位公募大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募基金的行业属性非常简单,即‘人才+投资者的资金’。就算你拥有再优秀的人才,投资者对你没有信任度,资金也不会进场,基金公司就等同于‘一堆大厨看着厨具无菜可做’。”在他看来,公开坦诚的态度是与投资者沟通的关键所在,农银汇理此次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方式很有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疑虑。

  内部信任疑虑

  对公募而言,遭遇外部市场信任危机的直接表现是管理规模的大幅缩水,行业排名停滞不前。而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农银汇理可能还面临着内部的信任危机。

  作为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农银汇理显然未能摆脱这类公募所惯有的“顽疾”——中外股东沟通的问题。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农银汇理大股东农业银行与外方股东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在公司的管理理念上存在诸多不同,而最终导致内部决策流程并不顺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由于“背靠大树”,银行系基金一直被从业人员视为“最舒服”的去向。有基金经理曾对记者表示,银行系基金虽然薪酬未必更高,但考核力度与压力也相对较小。

  “银行系基金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工作节奏比其他类型的公司要慢,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等。”该基金经理表示,“很少看见银行系基金走在创新的前列,就因为他们的日子太好过了。所以这类公司的人才流动也相对较少。”

  然而,记者查阅农银汇理基金经理变更情况却发现,相对于其他银行系基金其基金经理变更频率要高出很多。Wind资讯统计显示,农银汇理基金经理年变动率达到22%。

  值得注意的是,农银汇理基金经理之间交接的顺畅程度也令人生疑,似乎总透露出“不信任”。以今年一季度的一起基金经理变更为例,3月7日农银汇理中小盘、策略价值基金经理程涛宣布离职,随后付娟接任中小盘基金经理。但在上任后一个季度末,付娟就将中小盘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换仓。

  虽说基金经理在择股上有较大权限,但多数公募都是在投研决策委员会的整体商讨下决定完成的。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大清洗式换仓”可能也反映出公募内部的投资决策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基金经理相互间的信任度或令投资者心生疑虑。

  (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