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反垄断行动:终结奶粉寡头的暴利盛宴

2013年07月05日 09:30   来源:杭州日报   

  近日,包括雀巢、惠氏等洋奶粉品牌因涉嫌操纵价格而在中国面临反垄断调查。这则消息提醒人们,在某些洋奶粉品牌借垄断地位加剧扭曲市场之际,中国奶业急需实施釜底抽薪式的变革,方有望终结奶粉寡头的暴利盛宴。

  此前有调查报道说,为维持市场高价,某些涉案企业为控制市场价格,直接控制经销商定价,对不听从其指挥者施以罚款、扣除返利、停止供货等处罚。

  尽管最终调查结果尚未出炉,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涉案企业明显有意消减销售渠道之间、奶粉品牌商之间的竞争,以使其在华垄断地位固化,确保以较低投入维持超额利润。

  多年来,因市场需求旺盛、奶源垄断、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监管滞后等因素,中国市场实际上已沦为洋品牌攫取超额暴利的猎场。

  除境外同品牌奶粉价格普遍低于中国市场售价外,去年多家洋品牌在原料价格明显走低之际,公然逆市涨价,令人侧目。

  去年年初到5月中旬,全球乳品贸易网提供的全脂奶粉平均成交价格从每吨3554美元一路跌落至2546美元,而当年多个洋品牌在华涨价幅度却超10%。

  当前,洋品牌占中国婴幼儿奶粉高端市场份额超过80%,其产品在华售价动辄是国外的三四倍,奶粉寡头的价格控制行为所催生的混乱局面,已殃及境外零售市场。

  受中外“价差”日益扩大影响,国人在境外抢购奶粉成风,近年来多国监管当局被迫出手,推出限购措施,维护本土市场秩序。

  考虑到洋品牌近年来充满默契的集体涨价,此次浮出水面的价格操纵背后,是否隐藏了品牌商间的非法价格联盟?如果有,其规模多大?历时多长?涉及案值几何?是否应当促其公开成本?是否涉及跨国执法?这些问题,值得监管者从严追究。

  此次反垄断行动,释放出中国监管者与国际接轨、强力执法的信号,应有利于纠正产业扭曲,发挥以儆效尤效果。

  应当看到,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如入无人之境,根本上讲是中国缺乏足够强大的奶粉品牌,本土企业在奶源布局、品牌形象经营方面无力与之抗衡。

  反垄断执法目的终究在于让市场发挥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而不是保护落后产能。若纠偏成功,洋奶粉售价有望回落,国内品牌短期或将承受更大竞争压力。

  如果此次执法能够激发新一轮中外产业竞合,促使国内企业快速升级经营模式,重塑品牌形象,将有利于形成多元竞争局面,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奶粉寡头的霸盘生意。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